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香港“绿在东区”荣膺城市土地学会“2016年全球卓越奖”

项目被认可为土地使用最佳实践

■凌霖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2月12日   第 19 版)

  香港(2016年12月8日) —香港社区环保站“绿在东区”荣膺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简称“ULI”)的“2016年全球卓越奖”。该奖项被公认为土地发展建筑行业中声名显赫的大奖。

  城市土地学会的“全球卓越奖”计划自1979年成立,今年踏入第36年,旨在表彰行内在设计、建筑、经济效益、规划及管理方面最高标准的设计元素,不局限于城市土地学会会员。“全球卓越奖”是学会表扬及推广各项土地发展最佳实践的重点项目。“绿在东区”是11个获大奖项目的其中之一,更是亚洲唯一一个获奖项目。

  2015年5月,香港环境保护署成立社区环保站“绿在东区”,推动“减废为先的废物管理策略,作为鼓励市民实践绿色生活和收集可回收物料的试行计划。“绿在东区”与传统的垃圾收集站不同,它是集教育中心、回收站、办公室、配套设施及园林于一身,旨在优化社区。这个计划的公共空间及庭园占26,000平方呎,回收作业用地占8,000平方呎,教育空间占4,000平方呎,建筑物占其中约7,500平方呎。

  “绿在东区”透过具体建筑来实践可能看似抽象的环保概念。选址上,环保站地处天桥下,有助为建筑物散热,减低进入建筑物内部的太阳热量。主体建筑物由货柜模块改装而成,以配合多功能的建筑模块。绿化园林用上旧竹枝重新用作屏风及支架。檐篷及垂直绿化为其遮挡直射阳光。环保站的主要功能则是通过多项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推行“惜物、减废”。环保站收集可回收物料,包括电器、节能灯、玻璃樽、回收充电池,送往符合资格的回收商处理,把废物转化为资源。

  “绿在东区”把天桥底的临时停车场用地改为社区的聚脚点,在高密度住宅区连系新旧邻社。设计意念是在选址内利用绿化墙、竹棚及庭院开辟一条新的行人通道,连系社区,提高通达性。新的行人通道与园林便利街坊聚集,是次项目已成为区内人士的地标。植物、竹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成为传统中式亭院的体验,尽管建筑物是临时性的,它却展现了永恒的文化价值与环保共融,让绿色生活扎根社区。

  城市土地学会强调表扬土地使用的最佳实践,考虑不单是本身的设计,而是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评审准则还包括项目于领导角色、对社区的贡献、创新能力、公私营合作、环境保护及改善措施、响应社会需要,以及经济效益等范畴的表现。全球卓越奖自成立以来,各种项目种类都备受肯定,包括写字楼、住宅、休憩用地、工业/办公园区、新发展区、楼宇复修及公共项目。

  评审主席及南加州格林维尔CBRE | the Furman Co执行副总裁Steve Navarro表示:“城市就是由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行动及日常生活所构成。理想城市是由让人舒适和享受的空间组成的,这些项目反映设计、建筑、经济效益、规划及管理的最高标准,但最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城市土地学会全球CEO Patrick L. Phillips指出:“绿在东区全球卓越奖致力表扬全球土地使用的独创性及最佳实践。今年的得奖项目很好地体现了透过负责任的土地发展,致力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贡献社区。”

刚性指标领航环境友好发展理念
资讯
中石化石勘院科普团队走进北京奋斗小学(图片新闻)
项目被认可为土地使用最佳实践
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在京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