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铁军精神“耀”田湾

——中核二三助力田湾核电3号机组提前冷试侧记

■本报记者 朱学蕊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2月12日   第 12 版)

  建设中的田湾核电3号机组
  朱学蕊/摄

  黄海之滨、船山脚下,塔吊起伏伸展巨臂,核岛内外身影穿梭忙碌,田湾核电3号机组在各方努力下,顺利从安装阶段转入调试阶段,并一步步向热试、装料、并网发电目标迈进。

  11月26日16时23分,随着3号机组一回路冲洗开始,田湾核电建设现场迎来了一次“久违”的工程节点提前。11月27日,3号机组“提前16天”进入系统调试阶段后的首个综合性调试试验——冷态功能试验(简称“冷试”),这是继田湾核电1号机组2003年10月25日提前7天实现冷试目标之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二三”)再次优质高效提前完成该项目阶段性重大建设任务,由此创造了田湾核电建设史上新的纪录,整个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得到了有力保障。

  作为福岛事故后我国核准开工的首个核电项目,田湾核电二期工程是继一期工程之后,中俄双方继续深化核能领域合作的又一重大项目。工程高质高效推进,不仅得益于一期项目的建设经验,更得益于二期项目独有的科学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了中核二三在核岛安装领域的“铁军”实力。

  田湾模式:变不可能为可能

  与国内其他在建核电项目采取的“交钥匙”模式不同,在田湾一期建设的基础上,二期项目采取大业主管理模式,即业主江苏核电全程参与并统一管理和协调整个工程施工,俄方设计核岛,中方设计常规岛和BOP,中核工程公司施工总承包,中核二三负责核岛安装和调试配合,由此形成特有的“田湾模式”。

  “江苏核电有最熟悉俄罗斯技术的技术专家,有资源投入和俄方的设计后援,中核工程公司有施工管理经验,中核二三是国际一流的核岛安装公司。大家各有所长,在现场统一调度指挥,可以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优势,这就是一个大团队大协作的模式。” 江苏核电安全副总监姚刚介绍。

  姚刚向记者坦言,“田湾模式”的特殊性必然会出现工程接口管理复杂、协调增加、“四大控制”难度大等困难,但反过来对解决诸多施工问题又有优势。

  在田湾核电3号机组冷试目标的完成上,“田湾模式”得到了实践。

  2014年12月20日,3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并转入全面安装阶段。而接下来的整个2015年,因为受设备供货严重滞后、设计变更频繁、设备缺陷频现、上游移交滞后和交叉施工制约等因素制约,中核二三全年仅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46%,剩余54%的施工任务累积到2016年,而实现冷试目标的施工计划不但没有顺延,反而由计划的2016年12月13日提前至11月27日。

  “到2015年底,项目整体评估结论显示,3号机组出现了3-5个月的延期。”中核二三连云港项目部工程经理王春告诉记者,“提前16天实现冷试目标,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当记者11月26日进入3号机组反应堆厂房时,所有人都在为冷试“倒计时”做着最后的准备。过去的8个月中,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安注箱、主泵等巨型主设备一件件安全精准地进入并就位于反应堆厂房。期间还实现了主管道焊接完成、主控室提前11天投用、机组提前3天开始回路冲洗、压力容器顶盖首次扣盖成功……

  “我们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23个月的工作量。”中核二三连云港项目部总经理高建厂告诉记者,“困难很大,但在业主公司的科学引领、统筹协调,以及工程公司的安排部署下,中核二三发扬了‘铁军’精神,保质保量促成冷试节点实现。”

  科学规划:高质高效创纪录

  在姚刚看来,冷试节点“提前”,并不是抢工期的结果,而是一个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的结果。“必须确保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必须进行监督,提供资源,统一指挥。”

  姚刚介绍,一般核岛安装阶段大约投入3000人左右,但中核二三在田湾核电3号机组投入了近5000人。“投入多,整体速度就会加快。但要确保核电安全,每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规程实施,不会出现因抢时间而忽视工程安全质量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核二三根据现场总体施工安排,以计划为龙头、结合现场实际,在上游环节滞后的情况下,科学梳理施工逻辑,优化施工工序,做好工程建设计划控制,为关键节点赢得了时间上的主动权。

  王春告诉记者,今年7月,中核二三连云港项目部针对3号机组冷试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积极与江苏核电、中核工程公司达成“田湾一家亲”共识,围绕冷试将具体行动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不仅避免跟踪协调中的推诿,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随着今年8月份冲堆等目标一个个完成,原来对冷试提前的没信心,逐渐变成了有信心。”王春说,“整个项目部敢于迎难,敢于亮剑,正是中核二三‘田湾精神’的体现。”

  据了解,为确保冷试目标按期实现,中核二三连云港项目部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对冷试关键路径进行缜密梳理和精心施工,完成了冷试边界内设备试车、工艺管线冲洗试压、电仪回路试验等关键性工作。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创造了田湾核电建设史上单月施工点数突破55万点、单月管道焊接正式焊口27097.75寸径等新纪录。

  工匠精神:传承文化保安全

  在田湾,中核二三不仅创造了奇迹,更真实地演绎了“工匠精神”。

  作为核岛一回路的“大动脉”,主管道焊接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工期漫长。今年7月5日,田湾核电3号机组一回路主管道焊缝无损检验合格,较专项计划提前5天完成,且射线检验一次合格率、焊缝返修率等指标优异,为3号机组冲堆及冷试按时开展打下了基础。

  不同于其他压水堆,VVER堆型主管道因材料特殊,无法使用自动焊工艺, 单台机组四个回路共计24段管道全部采用人工焊接。

  “单台机组一个回路6段焊接,9道焊口,共计36道焊缝,每个焊缝焊接和热处理预计一个月,整个主管道焊接施工持续一年。中核二三连云港项目部主设备队副经理姚军告诉记者,“光焊接时间就比M310堆型多出八九个月。”

  作为田湾核电第二代焊接工匠,40岁的姚军早已过了焊工的黄金年龄。“主管道焊材属于高合金复合钢,焊接中还要对管道加热到200度高温,这对焊工的体能、技能提出很高要求。过了35岁,不仅眼睛会花,手臂稳定性也会降低。要确保核电安全,保证焊接合格率达到100%,必须让更年轻的焊工担当重任。”

  更年轻的焊工,正是记者在田湾核电现场见到的29岁的未晓朋和27岁的魏海涛。他们与师傅辈焊工彭存利、姚军一起,作为央视“大国工匠”的主角被人熟知。

  “主管道是核电站的大动脉,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是核电站的心肝肺,我们的焊枪就像医生的手术刀,要精准安全地把他们连接在一起,保证核电安全可靠运行。”未晓朋说,“成为主管道焊工,是每个焊工的荣幸和梦想。”

  “从普通焊工,到主管道焊工,我们从师傅身上学到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并敢于追求完美和极致,追求传承和创新的精神。”魏海涛说,“一路走来,核安全文化和工匠精神早已扎根在心里。”

  在田湾核电4号机组反应堆厂房,未晓朋等主管道焊工依旧娴熟地钻进直径990cm、壁厚70cm的主管道内,手握焊枪,全神贯注于焊缝。黑暗中,闪闪飞溅的焊花和隔着管道同步焊接的同伴最能听得懂他们的心声。出了管道、出了核电站,他们身上具有了比同龄人更成熟、更从容的气质。 

铁军精神“耀”田湾
关注
资讯
福清核电2号机组首次大修结束(图片新闻)
福建出台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