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LNG(液化天然气)船正在将气化后的天然气输入岸上管网,这些天然气将应用于京津冀地区。日前,记者走近天津港南疆港区中国海油天津LNG接收站,中国海油天津LNG公司总经理王晓刚告诉记者,自2013年供气以来,截至目前已外输天然气21.77亿方,成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追求低碳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作为大型能源央企,中国海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打出天然气业务、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改革“组合拳”,绿色能源新体系已显现。
聚焦天然气产业几十年,中国海油在液化天然气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已成为全球LNG第三大进口商,从2006 年至2016年,中国海油从只拥有广东大鹏1个LNG接收站,到2016年已拥有7个世界级大型LNG接收站,年接卸国外LNG能力超2800万吨,天然气业务分布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的78个地市。
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油价低位,改革势必成为困境中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道。2016年2月3日,中国海油天然气协调机制改革大幕开启,改革意在发挥天然气协调发展,实现天然气战略的整体转变。上半年,在经济下行,需求不旺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海油气电集团销售天然气126.6亿立方米,LNG进口同比增长24.4%,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69%。
除进口LNG外,在南海,我国最大合作气田“崖城13-1” 投产20年间已累计向香港、海南供气超500亿立方米。在粤北,中国海油广东管网天然气从珠三角向粤北山区挺进,改变了当地煤、油为主的能源结构,覆盖了珠三角地区。2016年韶关支干线的成功投运,打通了广东管网一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未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荔湾海气、珠海LNG等气源可由南向北输往粤北地区,确保当地天然气的安全、稳定、足量供应。
中国海油规划计划部总经理金晓剑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将推动天然气产业链全面快速发展,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使其成为公司利润新的支撑点和重要支柱,业务比例将从18%提升至20%。
不仅生产绿色清洁能源,“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油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节能监测监督、节能标准化等工作,累计节能189万吨标准煤。比如渤海油田,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2015年完成节能量达到14616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总体目标。抓好节能管理的同时,公司进一步创新节能技术,重点推广了余热利用、电力组网、伴生气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仅渤海油田4年便累计回收天然气4.7亿立方米。
如今,改革已渗透在中国海油的诸多业务领域。2015年以来,中国海油在炼化板块大刀阔斧的一体化改革也已初见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新组建的炼化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4.6亿,同比增长174.37%。通过将过去分的炼化企业与销售企业整合为一个产销一体化的市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的公司,实现统一产业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营销策略、统一体系建设,已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炼化板块改革带来的节能降耗也引来广泛赞誉。比如,惠州炼化通过在装置设备、工艺流程、管控系统的控制,将炼油综合能耗降至59千克标油/吨以内,单位能耗在国内同等规模炼厂跃居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惠州炼化节能12.4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改革创新已成为中国海油发展的新动能。为构建绿色能源体系,中国海油目光已投向光伏、生物质、风电等领域,业务覆盖福建、新疆、内蒙古、山东等地区,并持续推进可燃冰、海洋能、海上核电等战略性海洋新型绿色能源的相关研究,实现了多种能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