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德国莱茵TUV:

2016年是储能行业发展元年

本报记者 吕学谦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0月10日   第 06 版)

  在“6·30大限”来临前,光伏企业竞相加快电站建设并网进度,在上半年出现一波又一波抢装潮。“6·30”之后,光伏市场又将呈现怎样的规模和变化?分布式光伏市场是否将迎来大发展?不少光伏企业纷纷布局储能,优势何在?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规模怎样?围绕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在日前举行的2017质胜中国光伏盛典新闻发布会上,德国TU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副总裁邹驰骋、TU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总经理李卫春给出了答案。

  “6·30”后光伏市场发展趋势

  在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2016年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分别降低10分钱、7分钱,三类资源区降低2分钱。其中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

  在这一政策下,光伏行业经历了上半年的抢装大潮,但“6·30”后,国家对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将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在邹驰骋看来,国家宏观政策对未来5年的规划很清楚。“国内光伏产业的规模决定了市场方向不会说变就变。”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李卫春的认同,“装机潮其实每年都有,只是发生的时间点不同。”

  “6·30”之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分布式光伏将迎来发展的良机。对此,李卫春表示,光伏发电本身应用性质就是分布式电源,对于分布式,政府一直都在积极推进。“但对开发商而言,分布式应用多样性意味着不仅面临土地属性问题,还有物业资源问题。不过分布式发展一定是未来趋势,大家普遍看好,只是还需要一个过程。”

  光伏企业跨界做储能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利用,为解决风电、光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问题,储能行业春意渐显,2015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05.5MW。来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预测,到2020年,理想情景下,不含抽水蓄能,储能总装机规模将达24.2GW;常规情景下,总装机规模将达14.5GW。

  面对储能行业的利好,李卫春认为,光伏发电的波动性无法满足用户侧连续供电的要求,所以光伏发电需要多能互补或大电网来支撑和平滑,如果光伏发电搭配储能实现平稳输出,就是完美的组合。随着新能源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量大幅提升,在电力系统的渗透率也不断提高,对储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使储能发展成为近阶段的热点。

  记者观察到,不少光伏企业,比如协鑫、阳光等纷纷涉足储能,那么光伏企业做储能又有哪些优势?

  “光伏企业做储能应用非常有优势。”李卫春进一步解释说,“光伏发电相对发展的历程比较久,企业积累的经验也较多,同时光伏发电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分布式、集中式,也可以是商用模式或工业用模式,再加上‘光伏+’的应用,使得其开拓、创新是无限制的。此外,光伏企业在应用中碰到的问题比其他行业更多,且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更强,理解也更深刻。面对多样的用户需求,会根据需求定制产品和应用方案。这样光伏企业做储能,得到更具可用性方案的优势更明显。”

  据介绍,目前有三类光伏企业对储能应用比较积极。一是电站开发商或业主,了解光伏电站需要怎样的配置、是否符合智能微网的功能、要否符合产业政策支持。第二类是组件企业,目前的几大品牌都是大型组件企业,它们有垂直整合资源的实力,把光伏和储能结合起来比较方便。第三类是做逆变器的企业,对储能技术掌握得比较深刻,做逆变器产品转型到储能产品也比较方便。

  政策助推储能发展

  6月初,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电储能作为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提供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并制定了补偿机制,为电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了全新政策支撑。

  在李卫春看来,这是非常好的储能产业政策信号。新行业的发展、应用市场需要有一个培育的阶段,储能行业在中国正在经历这一培育过程。2016年是储能行业发展元年,这一政策对储能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电储能身份地位的确定,未来储能行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能否迎来爆发式增长是关键,由产业规模化、与电动车整个行业发展匹配性以及电池本身的价格和使用经济性来决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储能项目普遍存在成本过高问题,行业希望国家能够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减轻成本压力。据李卫春介绍,在国外,从储能技术到储能应用的初期都有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比如日本、美国、澳洲、德国都有储能补贴政策。“经历了初期补贴之后,接下来就是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问题了,储能能否广泛应用取决于技术本身的适用性、市场体量以及经济性,即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

新能源汽车如何从阵痛中突围
资讯
2016年是储能行业发展元年
世界首款氢动力客运列车面世(关注)
协鑫集成储能电站项目开局 商用户用储能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