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余热暖民工程推动供热革命

■李佳汀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9月12日   第 19 版)

  为响应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下发的《余热暖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推进余热资源高效利用,协助政府进行余热利用行业管理。2016年9月8日在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饭店,举办的余热暖民工程推进大会,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余热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闭幕。来自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工信部节能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节能中心、能源基金会中国、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清华大学等领导、专家、学者及北京银行、中关村租赁、华能租赁等金融机构,盾安节能、中节能、赤峰和然、远大能源及中益能等近200人与会。

  近年来,中国城市集中供热蒸汽供热量持续增长。然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需要禁止燃煤热源,各地区需要逐步拆除用于供暖和生活热水的小型燃煤锅炉节能环保压力大;此外,多数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低,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热能力不足,改善环境困难大;再次源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新增供热需求增长,分散供热、小区域供热缺乏应急保障措施导致供热保障难度大,供暖行业面临巨大挑战。

  中益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热利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智慧认为,目前余热回收与利用的难题已不再是技术,而是整合资源的同时保证各方利益。因此,供热行业亟待平台整合,发挥集群优势,专委会的成立,将有利于行业标准的建立,有利于我国余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市场规范建设。

  持续增长的供热缺口和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为绿色供热升级提供契机。王智慧表示,当下应大力发展绿色多热源联网,以热电联产为主,工业余热等多种清洁能源为辅,燃气锅炉等其他热源作为调峰备用。实现各种热源热能直供管网,用户直接从管网取热的集中供热、智慧供热的模式。整合多种热源资源,把握住城市供暖的发展趋势,做热能的“批发商”。 

  发改委、工信部相关领导对余热利用专委会提出了期望与建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戴彦德所长认为:“余热利用专委会要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不仅对余热利用行业加强研究和推进相关政策落实 ,还要依托平台更好更快的促进余热暖民工程的开展。

  工信部节能司尤勇处长表示:“去年余热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需要一些政策上的支持,特别需要系统上的协调。相信余热利用专委会能够取得很好的桥梁作用,在用户和企业间搭建相关平台,传达企业诉求、保障政策落地。”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赵怀勇处长表示:“未来余热利用将是多层次的商业模式,应当探索多种商业模式的融合,相信专委会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王智慧建议:为有效推动供热革命,新建城市供热项目应优先支持工业余热供热,化石能源供热项目需要提供余热资源调研报告,在证明余热资源无法满足城市供暖的前提后,方可通过审批。现有集中供热改造项目应优先采用工业余热供热的解决方案。此外,余热暖民工程前期改造费用相比燃煤供暖大,需要政府在余热暖民项目的财政补贴上给予更多支持,不应采用以燃煤供暖的补贴标准。

  由于不同种类的工业企业,生产工艺不一样,余热存在的形式也不一样,各类节能技术在余热利用和供热有很好的互补性。余热暖民城市综合节能方案落地实施,需要多个一级EPC厂商和不断培养优秀的供热运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通过余热专委会这个平台,实现余热暖民项目联合规划设计,将各类技术(如热泵技术、蓄热技术)整合成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实现合作共赢。

凝聚节能共识 提升能效水平
空气污染治理效果凸显(关注)
落实限额标准监督检查在行动(“节能有道”)
余热暖民工程推动供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