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其命惟新续长歌(初心能“见”)

——记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东北院原总工程师严城一

■特约通讯员 王桂枝 本报记者 董欣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8月22日   第 28 版)

  人物简介
  严城一,1940年出生于广西柳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东北院总工程师,先后获“吉林省设计大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退休后,被东北院返聘至今,继续为电力事业贡献余热。
  孙岳/摄

  电力工程设计是严城一心中不竭的热源,为他钟爱一生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工程主设人、工代组长、科长、设总、副总,到总工程师,他主持设计了东北首台国产引进型300兆瓦机组,全国首台国产优化型的600兆瓦机组等重大工程,首次为我国引进循环流化床锅炉,推动着东北乃至我国电力事业的进步。

  一粒种子扎根电力沃土

  1963年的8月,武汉已经热成了一个大火炉。这时候,刚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严城一,胸中激荡着对电力建设工作的满腔热情,其热度丝毫不亚于武汉的天气。

  老师们都认为严城一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大学生活接近尾声,老师找到严城一,希望他能继续读研。可他心里早已另有打算。听说东北急需电力建设人才,东北院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电力勘察设计单位,他第一志填就申请到东北院工作。

  严城一是家中长子,深知父母渴望他留在身边。面对父亲,他几次欲言又止。父亲是船舶设计院的总工程师,为了中国船舶事业,带着一家人从福州到上海,再到武汉。父亲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问他是不是打算离开武汉,严城一轻轻点了点头。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要记住,人生好比一粒随风飘落的种子,无论大自然如何变迁,你必须使自己丰盈饱满。人生,又恰似一枚棋子,祖国需要将你放在什么位置,无论车、帅都要尽到自己的职责。”

  初到东北的他,被派往北大荒劳动。虽然整天干的是体力活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他心底依然流淌着一条清亮的小溪,他想快点投身到电力建设中去,盼望着在东北大地上早日建成由自己亲手设计的电厂,每天劳动之余他都抽空温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3个月后从北大荒回到东北院。

  热机专业设计是发电厂的主体专业,如果把锅炉、汽轮发电机比做一个“巨人”,那么热机专业恰恰就是为“巨人”梳理、接通神经。 

  严城一深知没有优质的设计就没有优质的工程:“要使自己的每一天充满光和热,图纸上一条线,施工投资中上千万。必须认真再认真,严谨再严谨。”

  上世纪60至80年代,设计都是趴在图板上一笔笔画出来的。发电厂设计由许多个专业组成,专业之间需要联系配合,互相提供原始资料。发电机、汽轮机的安装需要土建来配合,做过设计的人都知道,画好图既可创效益,又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严城一画图总是一丝不苟,他的铅笔图甚至可以直接拿过来施工。他的图在东北院是出了名的漂亮精致,经常作为样板拿出来展览,被大家当成艺术品。严城一也像一粒种子,在东北的电力沃土里扎下了根。

  惟创新贯穿工程管理始终

  1988年,严城一开始担任东北院副总及总工程师,如何保持东北院技术优势?如何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作为东北院的技术带头人,他不断告诫自己:“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没有新知识就不能掌握新技术。没有新技术,就像地上飘落的灰尘,虽然厚度增加了,却无法承受重量,拥有新技术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市场。”

  严城一将创新贯穿于工程和管理的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外同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二期工程600兆瓦大型机组是国内首次实现国产化工程。“国产化”需要解决一道道实际的技术难题:没有适用的设计规程、规定,没有典型的零部件标准设计,没有相应的辅机生产厂家,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设计资料……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没有”, 严城一坚定地说:“东北院原本就是从无到有,国家能把这么重大的工程交给东北院设计,我们就是要把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他担任该工程创优领导小组组长,共编写了53项创优项目。

  1993年,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二期工程正值安装高峰。严城一为了掌握安装的每个细节,爬上50多米高的锅炉顶查看时,刚刚爬到20米左右,脚下一滑便摔了下去。大家急忙跑过去搀扶,他挣扎着爬起来,还要继续往锅炉顶上爬。在大家的一再坚持下,他才去电厂医院做了检查,发现4根肋骨断裂,而他一直忍痛坚持处理完工地的工作才回到长春。后来,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二期工程4号机组的各项指标创造出当时我国国产大机组的历史最好成绩,1999年被命名为“一流火电厂”。

  通过不断走访施工、调试及运行单位,对设备及系统进行细致地了解与研究,严城一设计的工程,实现多个首次:首次在清河电厂实现了全烧煤目标,运行15年来十分稳定;首次在铁岭电厂总平面采用阶梯布置以解决大量土石方、输煤采用矿区接轨底开车等方案,获电力部科技进步奖;首次在伊敏电厂解决了高寒地区、高灰分、灰渣输送的难题;首次为我国引进循环流化床锅炉,他泡在现场掌握了从设计到安装的第一手资料,主管的杭州热电厂CFB工程设计、安装、运行达到了我国同类电厂中最好水平;在电力部的科研项目《600兆瓦引进型机组主厂房参考设计》中,他主持拟定了16个创新“专题报告”,成为国内第一部600兆瓦主厂房参考设计……东北院也成为吉林省第一个通过认证的勘察设计单位。

  诸多“首个、第一”的背后,是严城一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付出。担任总工后,他经常给大家讲课,毫无保留传授所学所得,正如他经常说的那样:每个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东北院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提高。

  为电力设计多出一份力

  在东北院说起严城一,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吐出一个字:好!领导干部这么说,技术人员这么说,连普通职工也都这么说,他是个在技术方面严谨、苛刻的人,但与他共事几十年的老同志都说,从没见过严城一发过脾气。

  2000年,严城一从东北院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下来,可他为东北院电力工程服务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赶上国家电力大发展,他的工作也日益繁忙,一年中至少有120天以上在外出差,为工程选厂、审查、与业主讨论方案、去工地服务,有时去工地要连续坐16小时的汽车。他作为工程总工,主持了20余项工程,作为技术顾问,参加了东北院18个工程的对外投标工作,如托克托、长春二热、铁岭二期、绥中二期、清河“上大压小”寿光电厂、锦州电厂等。投标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艰苦的工作,他都竭尽所能出主意、提方案、审查专题报告、图纸。

  严城一作为专家组组长,在对国内30多座大型电站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及审查时,论据充分,实是求是,评估、审查的绝大部分项目均已被国家核准或已经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自2001年起,国内很多知名企业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找上门来,想把严城一这位资深的电力设计大师“挖过去”,有的老板直接说,不管他开什么样的条件都答应,均被严城一婉言谢绝。“‘余热’也是热,有热源就会有动力,动力可以推动一切。我是东北院培养的,事业起步于东北院,能量也是在东北院积蓄的,这份‘余热’只有用在东北院,我心里才踏实。能为电力设计工作多出一份力,是我毕生的追求。”他动情地说。

其命惟新续长歌(初心能“见”)
“战地”玫瑰不让须眉自芬芳
犟·匠·将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