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南网运筹帷幄决胜“妮妲”

创同级台风损失最小、复电时间最短记录

本报记者 路郑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8月08日   第 21 版)

  强台风“妮妲”于8月2日3时35分在深圳市大鹏半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小时内先后在深圳、广州两地三次登陆,沿途一路狂风骤雨,影响珠三角近10个城市。

  截至8月2日12时,广州电网平稳、深圳电网平稳、珠海电网平稳、东莞电网平稳、珠海对澳供电安全,南网所辖西电东送大通道安全运行……尽管台风造成部分配网设备受损,部分用户供电中断,但并未对电网运行造成实质影响,未发生主网设备受损的情况。

  截至8月4日16时,南方电网公司系统主网运行稳定,全网受影响用户全部恢复供电,没有重要用户受影响,创造了同级别台风损失最小、复电时间最短的优异成绩。

  灾前防御是抗灾的关键

  “你们可能都认为这次来的‘妮妲’大概只是个小姑娘,威力不足为惧。然而事实上,这是近33年以来正面袭击珠三角地区的最强台风。”南方电网安全监管部应急协调处处长鲁周勋表示。

  为了确保各地供电正常,南方电网于7月30起就启动了应急准备工作,该公司系统内各单位迅速做好24小时值班准备,并组织开展设备巡查、树障清理、漂浮物清除和临时防风加固工作,各项应急响应快速展开,提前准备了超过了4万名应急人员,2400多台发电设备及10亿余元物资,提前配送1000余万元的应急物资到重防范区域,并对重要用户开展供电安全服务,全力应对本次台风。

  8月1日16时40分,离“妮妲”登陆还有近11个小时,南方电网董事长李庆奎即已到达深圳供电局抗风一线,进行抗风抢险现场指挥,他要求全公司迅速进入临战状态认真应对台风,做好“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相关工作。

  截至8月3日上午10时,南方电网系统累计出动抢修人员22824人、抢修车辆5575辆、应急发电车98辆、应急发电机88台开展抗灾复电工作。

  现代科技运用是抗灾利器

  对于珠三角的市民和守护电网的应急人员来说,8月1日度过了特别的一夜,然而台风逐渐离去,生活基本未受大碍,着实让人惊喜。李庆奎在慰问深圳供电局应急人员时,则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这一夜,我看见了科技的力量,感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作风和精神。”

  科技与人心的结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广东电网远程中心,台风监测预警系统上台风中心点正一步步逼近广州,与此同时,受台风影响的变电站、杆塔、线路等相关信息和实时视频都尽收眼底,并将通过系统进行实时预警,技术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对相关信息进行技术分析,以便根据台风的变化,及时作出应对。

  台风期间总是伴随着雷暴天气,由南方电网科研院开发的雷电定位系统号称“千里眼”,可配合进行全网线路雷电事故跳闸的查询,并可准确定位,并且发布线路运行预警,自动发送提醒短信。

  深圳供电局的海上线路微气象监测系统,由风速、风向、雨量、气温等传感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和分析平台组成。台风临近时,系统对台风风速和路径进行分析预警,指导线路运维人员对可能受损的区域采取必要的事前预防措施;营配集成信息系统实时显示线路跳闸、客户停电、变电站故障等信息,指导实时掌握客户供电状态,开展精准应急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坚强电网是抗灾的根本

  打铁还须自身硬。台风损失减小的背后,是南方电网多年来持续对坚强电网的投入。

  8月2日下午14时,东莞供电局启动防风防汛二级响应,备用调度中心同时启用。像东莞这样的备用调度中心,南方电网早几年已经在沿海主要城市都进行了布点,相当于给上场踢球的队员安排了个替补,无疑是给电网上了“双保险”。

  据介绍,南方电网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电网防风加固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加大推动沿海地区电缆下地,避免台风正面直击,保证了台风期间线路供电的可靠;对线路、塔杆的加固,则大大降低断线、倒杆的发生几率,从而有效提升主网框架的稳定性。此外,南方电网还主动走进客户,协助、督促小区、企业、重点单位等用户完成其内部电力设施设备的防风防汛改造加固,确保电网末端供电顺畅,保障广大用户能够稳定用电。

关注
南网运筹帷幄决胜“妮妲”
资讯
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
山东特高压落地工程黄河大跨越展开铁塔组立(图片新闻)
95598话务量屡创新高
青海电力充电桩全部接入车联网平台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