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上半年LNG进口增近六成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8月08日   第 14 版)

  本报讯 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上半年中国大陆进口LNG 787万吨,同比增长58%,远超日韩印三国,成为亚洲LNG市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2015年中国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LNG进口国,今年上半年进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进口依存度从2015年全年的34%上涨至40%。韩国、印度LNG进口也出现不同程度增长,但韩国受制于国内消费需求有限、印度受制于港口基建等原因,两国进口的增速明显不及中国。

  上半年中国LNG进口仍以华南、华东两大消费需求地为主。自2015年下半年起,山东省LNG进口开始崭露头角。今年上半年山东进口比重为8.3%,超过华北。主要由于烟台万华化学的丙烷脱氢装置和环氧丙烷装置于二季度稳定运行后,其进口开始稳步增长。加上山东地区其他如混合脱氢装置、异丁烷脱氢装置陆续上马,山东市场的原料需求提升。

  “在全球液化气流通资源过剩、部分消费大国进口萎缩或增速放缓的前提下,中国进口需求依然高速增长,自然成为各大资源输出国的‘必争之地’。”安迅思分析师肖晓娃对记者说。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LNG进口仍然以中东为主,而且比重微涨,其中卡塔尔的进口增幅显著。其他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的气源比重也小幅增长。

  在争夺消费市场的竞争中,美国气源在中国进口市场占据的份额却出现小幅下滑。“美国对华输出多以合约为主,比重下滑原因有二。其一是受到其他地区出口资源的冲击、美国资源现货套利不畅;其二则是由于部分企业不堪重负、拒接前期签订的高昂合约。” 肖晓娃说。 

  近两年流通资源过剩、原油价格大跌、不同消费市场相对独立、不同基准价格和目标地市场脱节等因素影响,美国丙烷的价格优势尽失。而中国进口商早期签订的美国长约现仍处于“窗口期”,价格高昂难以承受,引发一系列违约风波,曾经的“香饽饽”却成为“烫手山芋”。部分企业因不堪成本重负,开始拒接高价丙烷,并在市场上寻求其他资源替代。

  据了解,国内部分化工企业表示很无奈,合约与现货成本悬殊过大,若非今年下游利润好转,企业持续处于亏损运营或将面临破产。部分企业现与供应商陷入拉锯之中,另一部分则选择赔付违约金的形式取消合同货,这是导致美国气源进口比重下滑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2-3年内中国将迎来LNG进口商采购高峰期,市场主体主要是以城市燃气企业、大型气电运营商、省管网公司、LNG分销商等企业为代表的LNG进口“第二梯队”。这些企业更大的诉求是绕过垄断环节,直接去国际市场寻求低价气,充分享受国际LNG供应阶段性过剩的市场“红利”。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表示,未来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LNG最主要的消费市场,2020年消费量将达到2.68亿吨,约占全球的74%,中国和印度将逐渐成为日本、韩国之后的亚洲LNG进口主力。

  (渠沛然)

资讯
中石化川气东送管道拟引进合作伙伴
上半年LNG进口增近六成
国办印发石化产业《指导意见》明确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关注)
国内最大单体海相整装气藏首次停产检修(图片新闻)
胜利油田污水告别“长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