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中石化川气东送管道拟引进合作伙伴

本报资深记者 吴莉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8月08日   第 14 版)

  8月2日晚间,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川气东送管道业务公开引资的议案,同意以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为平台公开引资,引资完成后,中石化将持有川气东送管道公司50%的股权。

  北京产权交易所资料显示,中石化对投资方提出的要求为:拟公开征集投资方数量将不超过15名,单个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不低于10亿元,意向投资方或实际控制人应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和财务状况,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60亿元,或企业净资产规模不少于40亿元。

  实力,显然是中石化挑选合作伙伴的重要参数。

  川气东送管道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后建设的又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目前是中石化唯一一条长输天然气管道,总投资627亿元,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全长2229公里,设计年输送能力120亿立方米,2007年8月底正式开工,2009年投产运行。

  从资产条件来看,川气东送管道属于中石化优质资产。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的资料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川气东送管道分别实现输气量75亿立方米、79亿立方米和83亿立方米。截至今年6月30日,管道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6.4亿元,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时,川气东送管道的一期和二期增压工程正在建设规划中。

  按照北京产权交易所的资料,此次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为,继续推进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用于川气东送扩能工程和储气库的建设;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和偿还债务,改善资本结构。

  油气管网是油气输送的主要动脉。长期以来,我国主干油气管网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投建运营。随着我国油气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市场主体对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需求日益凸显。

  因此,油气管道网运分开一直被视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关键,有业内人士认为,应将其剥离进行独立运营。管道独立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中石化此举亦聚焦业内关注。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告诉本报记者:“川气东送管道公开引资,是中石化在油品销售终端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又一大动作,应当说深化改革的意义更为浓烈,引进外部投资对改变国有资产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盘活国有资产和提升国有资产效率具有积极效应,而这也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之一。”

  在曾兴球看来,中石化此举并不意味着与油气管网的网运分离的改革存在直接关系。油气管网属于高投资、收益周期长的资产,转让部分资产股权也属正常行为,是其对深化改革的一种回应。而油气管网真正的公平开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他认为,从行业来看,这一举动对中石化提升管网运行水平,完善国内油气行业基础设施,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事实上,近年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投资主体已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早在2012年,中石油便已开启在管道建设中引入外部资本的先河。当年5月,西气东输三线宣布将引入全国社保基金、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共同建设西气东输三线。

  2013年6月,中石油又以西气东输一、二线西段管道的200亿净资产出资与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国联产业投资基金联合成立了中石油管道联合公司。2014年,中石油宣布设立东部管道公司,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权。

  业界认为,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管道建设运营商,中石油这些举措是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公司资产配置和融资结构,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重要举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说:“川气东送管道是中石化唯一一条长输天然气管道,管道气源地资源较丰富,更靠近消费地区,是其优质资产,且管道运营收益稳定。近期来看,面对经济低迷和油价难返高点的形势,对于中石化而言,从外部增资有利公司化解资金压力。其次,管道盈利性较稳定,对投资方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有利于完善未来国家油气管网体系整体运营。”

资讯
中石化川气东送管道拟引进合作伙伴
上半年LNG进口增近六成
国办印发石化产业《指导意见》明确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关注)
国内最大单体海相整装气藏首次停产检修(图片新闻)
胜利油田污水告别“长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