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科技创新重要事件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6月27日   第 13 版)

  特大超深高含硫气田开发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国石化“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03年,中国石化在四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已探明储量4122亿立方米,该勘探成果于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利用该类资源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的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其安全高效开发,体现了“五大创新”:

  一是自主创新了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高产高效开发技术,建成世界第二个百亿立方米级的特大型高含硫气田。

  二是自主创新了特大型高含硫气田腐蚀防护技术,首次实现了年产百亿方高含硫湿气的直接输送,节约了土地、减少了污染源,并降低了投资20%。

  三是自主创新了高含硫天然气特大规模深度净化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处理能力达到120亿方/年,自主设计建成世界第二大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处理能力达到120亿方/年。

  四是自主创新了特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控制技术,建立了国内首座复杂山地油气田应急救援基地,研发了全气田四级关断联锁控制技术,确保了生产安全。

  五是自主研制了三种高含硫气田关键管材,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化,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价格降低了35%-50%。

  该项目形成的理论、技术和标准极大推动了我国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步伐,为“盘活”国内更多的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开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径。气田投产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69.8万吨。

  四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年,中国石化四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指导了我国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我国第二大酸性气田——元坝气田的发现,证实了我国7000米以下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是继普光气田后,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方面取得的又一成果。元坝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194亿方,气藏平均埋深约6700米,具有超深、高温、高含硫、多压力系统、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是世界上罕见的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田,也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气田之一。

  西北油田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黏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国内首次系统攻克了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开采世界级难题, “盘活”了塔里木盆地数十亿吨储量,也为辽河油田等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提升了我国重要压力容器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已在石化、化工、燃气等领域广泛应用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压力容器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广泛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燃气及国防军工领域,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攻克了与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相关的一系列科学难题,掌握了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甲醇制烯烃,实现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成功连接了煤化工与石油化工。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芳烃是化学工业的重要根基,广泛用于三大合成材料以及医药、国防、农药、建材等领域。对二甲苯是用量最大的芳烃品种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对二甲苯自给率仅为50%,一个重要原因是芳烃生产技术长期依赖进口,技术费用昂贵,产业发展受制于人。芳烃成套技术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大,之前仅有美国和法国两家著名公司掌握,技术壁垒非常高。

  中国石化联合其他单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攻克了该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取得了特别重大的技术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践行了中国创造,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

  2013年4月24日,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提前进入商业开发

  2014年3月24日,中国石化宣布,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将在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百亿方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实现重大战略性突破,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5年底,涪陵页岩气田已建成50亿方/年产能。实现了三大成果:落实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初步评价涪陵页岩气田资源量2.1万亿方,页岩品质优、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埋深适中,形成了页岩气规模增储建产的资源基础;试采单井产量高,且稳产时间长,已建成6亿方/年页岩气产能;初步形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中沙两国元首共同出席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

  2016年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沙特阿美中国石化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延布炼厂是中国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也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

  2012年初,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签订合资协议,持股比例分别为37.5%及62.5%。该炼厂位于沙特西部延布市附近的石油化工区,设计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拥有世界领先的炼化设施,HSE标准和生产运行管理标准均达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的汽柴油质量可满足美国标准和欧五标准。2015年,延布炼厂从延布海洋油库出口了首批30万桶清洁柴油燃料。项目投运后,增加了当地培训与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石化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延布炼厂将进一步提升其炼油和化工能力。

  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2014年1月13日,中国石化休斯顿研究开发中心进展情况汇报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休斯顿、纽约三地同时以音视频会议形式举行,是中国石化成立的第一个境外研究机构。

  2016年1月21日,中国石化中东研发中心在沙特阿拉伯王国达兰技术谷举行奠基仪式,研发中心业务包括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新型钻井液与复杂地层固井技术研究、特殊固井工具与油田助剂研发、深井钻完井与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研究、勘探开发地质研究、先进技术与装备展示等。

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实现5项重大突破
资讯
科技创新重要事件
“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科技兴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