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一本难得的探讨能源问题真诚之作(书评)

■王广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5月23日   第 05 版)

  能源之于国家,如食物之于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一个国家能源发展遭遇困境,其能源思想界难逃其责。当前中国能源从观念到实践迫切需要回归规律与常识,扎根于鲜明的“中国能源问题意识”。遗憾的是,行至今日,却较少有起色。能源界不乏焦虑和浮躁弥漫,到底何去何从,莫衷一是。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能源研究室朱彤和王蕾博士的新书《国家能源转型:德、美实践与中国选择》应该是正逢其时的难得真诚之作。所以谓之真诚,是因为作者并没有“手握能源真理”,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贯穿全书,没有丝毫的造作与暧昧,倾其所能,和盘托出,看不出有丝毫将就和应付自己。这一点从他们在后记中提及写作过程中易稿到几乎放弃的情形就可见一斑。

  事实上,以作者所处的背景,也完全可以写一部平庸的能源“应景之作”,既应付出版社的差事,又不至于苦熬大半年的光阴。但看到作者恪守“修辞立其诚”而铸造出这些文字时,敬意油然而生。

  当然,这本书也并不完美,我们可以对其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作者在驾驶能源“大历史”时仍不免显得力不从心,在对市场经济和政府作用发挥的认识上也缺乏一贯和稳定的看法,但通读完全书,我们一定能强烈地感到作者文字所到之处无不渗透着面对现实苦苦探求中国能源发展道路的一番良苦用心。

  我个人理解,作者借助转型的历史分析框架,贯穿了能源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且由这样的问题引导出了某些重大理念。我大体归纳为两点:

  一是能源转型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周期,因而任何在能源政策和发展中急于求成的“大跃进”或“跨越式”做法,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重大影响与损失,不仅行之不远,甚至还可能“洋相百出”近乎儿戏。

  二是能源转型总是与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等国情“特色”密切相关,应该始终不离“中国道路”而审慎谋划。解决中国能源这一“庞大问题”,对能源品种的优化选择和能源利用的商业模式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有你无我”乃至“你死我活”,要综合平衡、因地制宜。

  如果有了这两点共识,探讨能源问题既不会避重就轻、似是而非,更不会任意裁剪、混淆视听,而是能够像作者一样,说自己相信的话,写问心无愧的文字。

  也因此,在能源思想界乱象丛生的当下,我首先不再把这本书看成是学术之作,而是一部真诚的良心之作。至于书中那些仍需继续探讨和值得商榷的中国能源问题,也同样彰显其特有的价值,并吸引越来越多在能源研究方面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付出越来越多的建设性努力,担当起开拓中国能源事业重任。

  (作者系国网能源研究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深化体制改革 确保能源革命成功
“光伏”融资难亦因金融机构“懒”(光伏融资难系列(八))
一本难得的探讨能源问题真诚之作(书评)
燃气企业需做好应对成本监审准备
电气化水平短期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