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为7784.5万吨标准煤,其中,天然气用量146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达到22%,与世界23.7%的平均水平持平。与此同时,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降到18.7%。
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180亿立方米,仅次于莫斯科,位居全球第二。天然气在北京市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32%,届时北京城市门站天然气接收能力将达到1400万立方米/小时,而规划向北京供气的7条长输管线总供气能力将达到1300亿立方米。
北京燃气集团作为北京城市燃气运营管理的唯一一家大型地方国有燃气企业,2015年,其燃气购入量达到138.5亿立方米,占北京市天然气总消费量近95%。
3月29日,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一行走进北京燃气集团,探索该企业如何助力北京跨入国际燃气大都市行列,同时建言新的发展形势下,北京燃气集团应作何思变,以实现未来更好更快发展。
“詹天佑奖”映照北燃业绩
3月30日,第十三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仪式上,北京燃气集团投资近20亿的“北京市天然气利用系统工程”接受获奖授牌,这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最高奖项,被称为建筑业的“科技创新工程奖”。
记者了解到,该工程主要包括北京市引进陕甘宁天然气市内管网及扩建工程、六环路天然气工程、压缩天然气母站、LNG应急储配站、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中心等,其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突破,同时创造性地将北斗精准定位技术应用于燃气建设与管理全产业链,有力推动燃气行业“互联网+”进程。
从2001年起,北京取消了对天然气、人工煤气的企业补贴。2003年起,不再对燃气管线建设进行投资,企业自负盈亏。2000年到2010年在北京市天然气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投资占到一半以上。
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燃气单方价差保持在约0.4元,为同行业燃气企业最低值,同时该集团取消了燃气接驳费,人均劳动率亦高于同行业不少燃气企业。
据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介绍,在2015年国内天然气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北京燃气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净资产收益率依然达到近5%,与2013年的3.9%相比仍有大幅提升,其中大多数利润来自投资收益。目前该集团正以专业化公司为主体,重点发展三联供、天然气汽车、用户服务板块,聚焦新兴业务市场,积极延伸下游市场,提升盈利能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北京燃气集团将结合‘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要求,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以燃气为主业,开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实现走出国门、走向资本市场两个突破。”支晓晔说。
能源转型需用好天然气
市场普遍预计,要实现我国到2020年4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目标几乎不可能。去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发展目标数次被市场分析机构下调。甚至有最新悲观预测指出,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可能仅为2800亿立方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刘小丽担心,天然气发展目标不断下调,会打消国际市场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信心。她强调,到2030年,如果我国天然气还不能大规模发展起来,很可能就会失去发展机会。
有与会专家认为,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必须落实利用好天然气。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要以落实节能优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但目前却被忽视。
当前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无法使电网负荷优化,大量可再生能源补充需要灵活的能源结构支撑,而天然气具有极大灵活性,天然气分布式不仅可实现高效利用,且能随时开启停,完全可担此重任。
专家一致认为,天然气是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最现实选择。天然气替代、分布式能源很有前景,其将与微网、区域网一起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支撑。参考欧洲经验,能源结构转型需要大量天然气替代煤炭,即便在煤价和油价很低的情况下,也不应影响这种替代。
同时,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能源转型或会走在全国前面,而燃煤供热向天然气热电联合循环转变空间很大,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可持续发展部能源领域技术顾问翟永平坚定认为,天然气是走向可再生能源的必经之路。即便在低油价的发展背景下,亚洲开发银行对天然气的支持力度仍要高于以往。
“建议国家如期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保证政策稳定,同时慎重思考天然气利用方向,尽快拓展市场规模,从增量角度讲,应探索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 刘小丽说。
市场化启程 燃气企业须思变
在与会专家看来,北京天然气发展离不开几个关键推力——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进、气源充分保障、地区经济发展拉动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多年深耕细作,自身经济实力与市场化运作水平的提升。得益于此,北京的天然气利用规模和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虽有如此强力的政策推动与资源保障优势,北京天然气利用规模和水平仍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大都市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反观全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为6%,足见今后我国其他区域的‘气’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地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应以北京为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
同上游管道一样,城市燃气运营具有天然的垄断特性,我国燃气企业一般以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运营管理城市燃气项目。但随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市政公用事业之一的燃气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加大社会资本参与力度也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此已有明确表述。
“石油工业发展也是政策推动,在油价降低的情况下制约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突显,北京燃气未来也将面临从政策推动到市场推动的适应,应总结吸取‘三桶油’经验教训,尽早谋划当政策推力不够或政策全国平均化时的应对之策。” 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卫东说。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指出,技术路径的判断与选择对企业生死攸关,未来气与电的竞争不可忽略。打破垄断是趋势,燃气企业需加强宏观研究,明确发展战略。
“燃气垄断不同于上游,理论上可能被中止,燃气企业需要注意气源保障、管道运营、价格传导以及服务等方面的风险。”北京大学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利宾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杨玉峰建议,以北京燃气为代表的地方国有燃气企业一方面要评估现有效率,另一方面投资要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李俊峰则强调:“企业要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应推动政府决策往正确的方向走。”
陈新华进一步指出,软实力是硬实力输出的先导,北京燃气集团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总结经验,内外并举,为资源和业务走出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