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

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平台升级

本报记者 闫志强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3月14日   第 19 版)

  宋志平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消费者的印象中,认为钢铁、水泥等建材是比较低端的产业,会造成很大污染,目前,中国建材正从两个曲线上进行转型升级。

  “第一曲线”是升级玻璃、水泥等传统领域。“第二曲线”是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他详细介绍道,中国如此多的建筑,想少用砖、少用水泥,就得用石膏板。中国的石膏板产能全球第一,既能作为非常好的建筑材料,还能把电厂脱硫石膏全部消化掉。此外,像中国建材生产的TFT液晶显示板,打破了国外垄断,电子薄玻璃能做到超薄0.2毫米,可以像纸一样卷起来。

  宋志平说,建材行业是充分竞争,而且也是多、散、乱的行业,中国建材肩负着很重的历史使命,而且也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

  第一,引领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像中国建材这个行业里,像过去对小水泥的淘汰、小玻璃的淘汰等等,其实中国建材都是引领者。中国建材有13000名科学家,13家院所,现在中国建筑材料行业里面提供的建材技术基本都源于中国建材的这些科研机构。

  第二,中国建材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联合重组,使一家一户的小企业,变成了像现在中国建材的水泥产能世界第一,有4亿吨,中国建材石膏板产能是世界第一,有20亿平方米,中国建材玻璃纤维产能世界第一,有120万吨。

  “大家一想到污染,首先想到钢铁,然后想到水泥,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宋志平说,我记得我有一次说过,我每次都是为雾霾感到自责,网络上大家开始说水泥大王开始自责了,其实也是心里话。像中国建材新建的水泥工厂,可以做到排放烟囱看不到烟,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都可以达到欧洲的标准,水准都很高。如果中国建材不创新、不进行转型升级,如果老抱着过去的老技术、老产品,中国建材也没有生命力。但是也有不少不达标的小企业。

  对于目前建材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宋志平认为一方面是要淘汰,出清一些产能,一方面是要把住进口关,不要新建。

  “中国建材在引导整个行业淘汰32.5低标号水泥,32.5这个水泥全世界都不用,现在用的都是42.5标号大概占50%,52.5、62.5标号占50%,高标号增加强度,减少用量。可是我们国家32.5这种低标号的水泥还占到50%以上,这就会引起很多建筑使用寿命短。你拿到的房产证是70年,可是很多使用寿命只有50年,这就是问题”。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已经向有关部委提出,要及早取消32.5低标号水泥,包括一些小水泥厂、小粉磨站。

  “过去我们提出来不要新建,现在提出不要新增。新建和新增一听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不是。新建是不要再建厂,新增是淘汰的量搞等量置换、异地置换等,很多名堂,实际是偷梁换柱,实际还是要建新工厂”。宋志平表示,“这两个把住了,这事儿就好办了”。

  宋志平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很多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央企在整个行业供给侧改革中,是排头兵。中国建材在行业整个去产能,结构性调整里,责无旁贷。

资讯
对话谋共识 聚力十三五
坚持市场导向 深化供给侧改革
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平台升级
绿色发展责无旁贷
打造世界一流航油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