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1月04日 星期一

华龙合资!

本报资深记者 朱学蕊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1月04日   第 01 版)

  联合研发“华龙一号”技术的两大集团,日前再度握手,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融合由此也迈上新台阶。

  2015年12月30日,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见证下,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和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在北京签订协议,双方共同投资设立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公司”)。就在此前一天,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刚刚将“推动‘华龙一号’技术进一步融合”列入2016年核电发展的三大工作之一。

  上述协议确定,华龙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中核与中广核各占50%股权。同时,根据协议,华龙公司将积极实施国家核电发展战略,致力于持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华龙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融合发展搭平台

  两大集团对外表示,此次华龙公司成立,是继2014年8月22日签署 “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协议之后,双方推动“华龙一号”进一步协同创新而共同努力的成果,将为“华龙一号”融合发展及市场开拓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助其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成果,“华龙一号”由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合作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并充分利用我国目前成熟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013年4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主持召开自主创新三代核电技术合作协调会,确定中核中广核在ACP1000和ACPR1000+的基础上,联合开发 “华龙一号”。五个月后,两集团以“关于中核中广核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请示”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2014 年 8 月,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联合主持召开“华龙一号”方案审查会之际,两集团签署《关于自主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融合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品牌的角色得以正式确立,成为国家推动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技术方案。

  据了解,上述审查会最终提出六点要求中,最后两点分别为:坚持融合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好;依托“华龙一号”,加速核电走出去。

  2014年年末,国家能源局先后批复福清核电5、6号机组和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技术方案调整为“华龙一号”,并印发批复文件。2015年,“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和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以及海外首堆均已开工建设。

  合力加快“走出去”

  两大集团表示,“华龙一号”正处于示范工程建设和向国内外市场批量化推广的关键时期,为形成合力开发国内外市场,双方积极协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签订华龙公司投资协议和章程,开启了双方合作新篇章。据悉,两大集团将尽快推动华龙公司组建,共同推进华龙项目批量化建设。

  “‘华龙一号’的任务是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目前世界核电正值复兴,市场空间巨大,中国产业界只有合力,才能更好地‘走出去’。”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以前,全球核能发电装机容量将以3-5%的速度增长。世界核协会的统计显示,到2030年之前,全球有明确建造核电厂计划的是160台,约合1.78亿千瓦的装机,总投资超1.5万亿美元。

  目前,“华龙一号”技术在欧洲、南美及非洲核电市场实现重大突破。其中,阿根廷项目签署框架合同,英国项目签署投资协议。同时,与肯尼亚也已签署核电项目开发谅解备忘录。尤其是,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拟采用“华龙一号”,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技术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

  公开信息显示,中核与中广核近年来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开发。目前两家企业的开发体系中,目标涉及欧洲、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的20多个国家。

华龙合资!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AP1000依托项目首批主泵到场
俄罗斯、印度互赠新年大礼
2016油市平衡“道阻且长”
首个年产能50亿方商业化页岩气田建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