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太原供电:创新驱动 服务提速

本报特约撰稿 田晓君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1月30日   第 23 版)

  11月16日,山西太原配网10千伏八路线受道路施工作业破坏故障掉闸,太原供电公司配网调度值班人员监控到故障信息后,立即通知配网抢修指挥中心,不到1分钟停电信息在95598供电服务热线和门户网站公布,不到10分钟故障点周边的线路恢复供电,不到15分钟抢修人员赶到现场处理故障。

  太原供电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今年以来,太原市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造和54个行政村整村拆建,因施工不当造成误碰线路、挖断电缆等外力破坏供电设备的故障时有发生,据统计,1至10月受外力破坏影响,配网设备故障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面对困难,太原供电公司坚持服务用户和政府工作大局,以创新为先导,从管理、机制、技术入手,有效提升了抢修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10月,该公司供电故障隔离恢复时长缩短15分钟,客户满意率达99.30%。

  创新管理,故障查找求快求准

  支线发生故障,会造成主干线同时掉闸。隔离断开故障线路,恢复其他设备供电,可有效缩小停电范围,直接减少企业和客户的损失。看似简单的故障设备“去伪存真”的过程,体现出供电企业“求快求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1月17日,太原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任周雪枫介绍:“这是本月的拉路序位表,上面记录了线路名称、年度和上月故障累计次数,别看小小的一张表,里面却有大文章。往年按照市经信委年度下发的线路拉路顺序,明知故障几率很小的线路,也要从头至尾按顺序拉路。今年,我们创新管理,与经信委反复沟通,由年度确定调整为月度优化,可以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拉路顺序。”

  供电设备拉路顺序的准确性、合理性是实现精细化拉路的基础条件。对此,太原供电公司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道路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城市重点工作和季节、气候、周边环境等设备外部特性,将易发生故障线路粗选至拉路序位内,再根据年度和月度线路故障次数,将故障频发线路优先靠前排列,经过层层筛选明确月度精细化拉路顺序。截至10月,太原配网故障查找准确率提高30%,减少10千伏线路无效拉路348条次,减少约12万用户停电。

  创新机制,信息畅通高效

  “以前,发生停电故障,我们不了解现场情况,客户打电话急躁甚至态度不好。现在好了,配网设备发生异常状况,调度值班员发现后立即告知我们。我们下发工单、组织抢修,调度的同时提前研判故障点。两个专业共同发挥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该公司配网抢修指挥中心副主任李瑞琴表示。

  太原供电公司针对生产、营销抢修工作分头管理,导致信息传递相对滞后、抢修效率不高等问题,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专业融合,成立配网抢修指挥中心,与配网调度值班室同台值班、集中办公,健全“接单受理、研判派工、现场抢修”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配网抢修业务一次报修、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解决问题,形成纵向联系、横向贯通、协同运作“三位一体”的抢修指挥管理体系。截至10月,太原供电公司受理有效故障报修率同比减少16.99%,95598业务处理按时完成率达100%。

  创新技术,系统整合抢修资源

  现场抢修是整体供电故障处置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抢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太原市核心城区范围达145平方千米,共有23万居民用户和2200余台中低压供电设备,而且现场抢修受交通、环境等外部影响因素较多。面对如此大面积、高要求的抢修任务,太原供电公司以技术创新为载体,系统整合抢修资源,合理调配专业力量,确保抢修工作事半功倍。

  在太原供电公司抢修中心内,墙上挂着太原市主城区平面地图电子屏,图上格外醒目的7个红点闪烁移动。“这是我们依托GNSS车辆监控系统建立的抢修快速反应平台。接到抢修指令后,通过平台系统通知离故障点最近的抢修队伍。如果有抢修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我们将重新筛选相对近的队伍组织抢修,确保抢修时效。”该中心主任武云峰介绍。

  据了解,太原供电公司将核心城区分为7个网格化抢修区域,区域中心位置设置抢修点,同时建立以工程部专业力量和施工协作队伍为主体的第二、第三梯队,承担环网柜、箱变等较大供电设施故障的应急抢修。按区分责、互为补充的抢修区域“网格化”创新体系,使抢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20分钟以内,抢修及时率达100%。

电力少年广州体验供电安全之旅
资讯
动态
太原供电:创新驱动 服务提速
莱芜供电冒雪检修(图片新闻)
满洲里供电精准服务“十个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