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浙江火电华业钢构:追梦国际市场

特约通讯员 张晶晶 郁爱定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1月09日   第 27 版)

  华业钢构中广核如东海上风电第一批单桩基础发运
  翁龙燕/摄

  10月29日上午早上7点,记者一行奔赴400公里之外的“中国核电城”——位于浙江海盐的浙江火电华业钢构核电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华业钢构”),这个在业内低调而又富有实力的年轻企业,了解她在成长道路上的速度与激情。

  路上下起了小雨,将近中午一点才来到现场,远处的杭州湾大桥和高高伫立的海上风电给人印象极深。走进华业钢构,大门上的鎏金大字高端大气,占地7万平方米的厂区巍峨耸立,极富视觉冲击力。

  品质为王 占领高端      

  “当初刚开始制作产品时,我们压力很大。”华业钢构副总工程师熊卫兵介绍在湖南鲤鱼江电厂首次承接锅炉叠置大板梁制作任务时说,“长达26米的上下梁结合法兰面上,需要密密麻麻地布满1000多个孔眼,制作完成后确保平整并接触紧密,保证千颗高强螺栓都能一次穿过。精度要求高,制作难度可想而知。”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记者知道钢结构在组合安装过程中存在着复杂性和多变性,而大型钢结构因组合的单件数量多,焊接操作对接缝的质量要求就十分严格。

  “看见那台数控三维钻床了吗?我们首先对制作中的工艺和环境参数、测量过程变形数据及时进行记录,制定矫正工艺,然后利用数控三维钻床,完成了法兰结合面联结孔的钻孔工作,通过控制焊接过程变形,来减少大梁焊接后矫正工作,最终现场安装穿孔率达到100%,受到了安装单位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熊卫兵微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为牢固占领钢结构这块市场,华业钢构从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产品高端化”的目标。从美国、芬兰、英国引进软件,进行“无人化”设计操作。在数控机床前,记者见不到人员监控,设计人员在设计室把应力分析结果直接导入车间详图软件进行设计,生成数据通过网络直接导入到数控机床,实现了设计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出错机率。

  华业钢构依托技术优势,还承担了世界首台AP1000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以及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的四个CB20模块制作任务,过程中攻克了锥形板卷制、锥形槽钢卷制、双相不锈钢焊接变形、异种钢焊接等技术难关,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培养了一批掌握核模块装备制造的技术骨干。

  严格标准 走向国际

  在华业钢构高大的厂房里,那轨道上工作的行车、焊工工位上闪耀的电弧、整洁的数控机床无声的运作、安全质监人员认真检查的身影……一切繁忙中的有条不紊昭示着企业发展的无穷活力。

  装配车间里,华业钢构党支部副书记王永平指着即将发货土耳其的产品介绍说,“今年以来,公司承接的五个直接出口的国际项目订单,全部按照美、欧标准制作。这是首次做,没有经验可循,在工艺、技术、产能等方面是很大挑战。”

  “其中之一的多米尼加项目,位处地震高发的岛国,产品制作按照美标抗震规范。启动项目试验时,第一根试验段焊缝开裂、气孔、夹渣等缺陷。我们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最后确定了完善合理的焊接工艺,UT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9.5%,把制作速度由最初1周完成1根柱子,提升到一天完成2.5根柱子,完全掌握了高地震区钢结构全熔透焊缝焊接成H型钢的关键技术。”说起技术攻关,熊卫兵颇为自豪。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为了能顺利完成出口项目,华业钢构总经理顾敏亲自挂帅,开展“改习惯、重过程、提品质”活动。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在过程落实,切实满足外方监造的要求。为了加强过程质检,他们增加了产品无损报检点之前的目视检查点,抛丸后油漆前、油漆后两个专项检查点,并对所有产品实行自检、车间专检、公司质检的三级检验制度。

  过程异常艰辛,结果令人鼓舞。通过不懈努力,华业钢构成功突破瓶颈,不仅追求“量的生产”,也提升了“质的保证”。目前,所有国际出口项目生产进程已经接近尾声,阿尔塔米拉、多米尼加等项目已顺利完成发货,土耳其卡拉毕加锅炉项目即将完成,为2015年的出口产品订单优质完成打下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出口市场占有份额。

互补的不止
“渔”和“光”
矢志百年扬修梦(走转改·现场直击·装备、制造)
“冲击最优目标,我们充满期待”
浙江火电华业钢构:追梦国际市场
南京线材公司:转型升级的广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