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英国须牢牢把握中国
新丝绸之路带来的机会(观点)

约翰·皮斯爵士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1月02日   第 07 版)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国事访问,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一时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经过了这么多打造两国间经济、战略、文化联系的努力后,更多人翘首以盼,两国未来还将为发展经济关系做出什么。

  答案应该已经出现,那就是中国国家主席在到访期间经常提起的“一带一路”(OBOR)。这也是现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驱动。

  这一政策的提出,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增长。这不仅将为中国改变游戏规则,同时,也将为英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崭新的机会。

  OBOR的主要设想是在海上和陆上打造一条全新的“丝绸之路”,这对经过区域形成新的、庞大的贸易网络大有裨益。对英国而言,也将为国内经济再次带来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设想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它彰显了中国进一步实施开放的决心,以及积极参与拉动全球经济的宏图大志。资料显示,“新丝绸之路”跨越65个国家,辐射总人口数高达44亿,囊括了全球总人口的60%以上。然而,该项目沿途所经国家的经济却仅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29%,新贸易网络的形成无疑将给这些国家带来改变。

  近年来,亚洲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为寻求价值链的提升,以及应对快速增长的人口,亚洲一些大型经济体在未来10年内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中国恰恰看到了这一机会:亚洲许多国家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以支撑经济发展。有分析估算,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0%将带动经济增长1%,由此可见,亚洲众多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回报。

  在中国国家主席访问期间,中英两国企业还在伦敦市长官邸大厦之屋((Mansion House)举行了“中英工商峰会”。这无疑成为讨论两国企业携手共助亚洲、乃至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会。在我看来,这几乎堪比19世纪时,英国的建筑公司在亚洲和非洲大量参与大型项目建设。

  事实上,英国在金融领域已经走在了同中国合作的前列。英国率先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且,在我看来还可以在此领域做得更多。预计未来10年内,“一带一路”的官方融资规模可能将达到1万亿美元,约合6530亿英镑,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伦敦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4月,在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两国达成了460亿美元的投资和贷款协议,并计划打造“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还在非洲获得了价值55亿美元的建设订单。这两项都是OBOR规划中的项目,它们即为中国搭建了投资平台,同时也为全球加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有了以上这些先例,英国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参与类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政府已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而像渣打银行这样自1858年就开始与中国有关联的英国银行,如今都面临很好的机遇,参与到OBOR融资中去。

  此外,不仅是银行等机构应该以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加入OBOR,英国的工商界应该全面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自身在PPP、工程、供应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参与OBOR的项目。例如,渣打银行近日就联合其他几家银行,同伦敦金属交易所签署协议,这反映出OBOR项目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能够获得投资和支持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机会是令人兴奋的。

  与此同时,英国还应该向中国学习,确保本国企业能够在新兴市场上受到欢迎,政府及相关机构应该随时准备好支持、帮助企业,在新的环境中顺利的进行贸易。这应该是一项长期投资,中国在此方面给我们举出了很好的例子,对OBOR的投资就是一个长远的规划。

  我们应该坚信,中国经济的长期基本面已经足够强大,甚至已经开始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领先的贸易大国。目前,全球已经有123个国家将中国视为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才只被64个国家看做主要贸易伙伴。无论是将中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欧洲发达国家连接起来,还是将中国经济繁荣的东部和快速发展的北亚地区连接起来,都将带来更多振奋人心的经济发展机会。

  此次中英双方签署的近400亿英镑合作协议,堪称两国关系间的里程碑。不过,我们需要保持这一成果,借助中国提出OBOR,参与到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去,这将为英国未来与全球共同发展带来机会。

  (来源: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作者为渣打银行主席) (李慧/编译)

第四届欧亚论坛聚焦能源话题
英国须牢牢把握中国
新丝绸之路带来的机会(观点)
告别燃油,让可持续能源梦想成真
谢钦:疏通能源渠道 扩大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