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师徒巡线行

■本报特约撰稿 孙健 赵晓斌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17日   第 27 版)

  图为陆经照(右)与徒弟在巡线途中。
  赵晓斌/摄

  近日,山西省晋中地区气温已悄然攀升至35℃。这天一大早,晋中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陆经照接到任务,巡视220千伏阳北线,他来不及歇脚,就叫上司机师傅,带上徒弟郭建平踏上了巡线路。

  轻装简行上最难巡视的线路

  阳北II回线位于阳泉、寿阳交界,由于山多人少、道路难走,被线路工列为晋中境内最难巡视的线路之一。自迎峰度夏工作开始以来,晋中供电公司就陆续安排人员对该线路进行特殊巡视,如今只剩下最难走的42号到53号杆塔,这也是师徒俩当日的工作任务。

  狭小的面包车、颠簸的石子路,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后,在一处土坡上出现了打滑,几次上坡无望,这儿便成了当日巡线的最近落脚点。

  两个单肩包、两瓶矿泉水、两顶安全帽、三袋馍馍片,为了减少负重,师徒俩尽量轻装简从。半山腰,陆经照撇下两根果树枝,选了一根直溜溜的递给小郭:“给,拄个木杖,能省点劲。”跟着细心的陆师傅,小郭总能学到一些小窍门。

  得益于刚开的盘山路,师徒俩费时不久便抵达了21号塔下。没等陆师傅站稳,眼疾手快的小郭就从包里递过了巡线利器——望远镜。

  “42号塔到43号塔间导线弧垂正常,开口销子无异常,绝缘子串无异常……”陆师傅逐段扫描着线路,小郭则认真地将观测情况记到小本本上。巡线20年,陆经照早已练就了“千里眼”,他手拿望远镜可以轻松看到导线、绝缘子串上的细微变化。用小郭的话说:“线路上没啥问题能逃脱陆师傅的法眼。”

  “铛、铛、铛”,陆师傅耳贴塔身,手拿扳手开始敲击塔材。每敲几下还换个地方。小郭看的发蒙,心里直嘀咕:“师傅,你这是闹哪样啊!”

  终于在塔基的接地引线处,几声闷响引起了陆师傅的警觉,他回转头对小郭说:“来,拧下这个螺栓,肯定松动了。”

  将信将疑的小郭上了手,没想到还真让师傅猜对了,接地引线的螺栓确实松了。“声音清脆无问题,响声沉闷必有隙。敲击塔材,就能判定铁塔螺丝的紧固程度,这可是经验啊!”陆师傅的一句话让小郭恍然大悟,这招“顺风耳”实在是高!

  “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

  有人作伴,时间过得快起来。一会功夫,42号铁塔就巡视完了,师徒俩开始向下一站进发。

  前方是一片荆棘林,一人高的树木满身长刺。巡线路变得异常艰险,甚至有些地方都找不到路在哪儿,只能沿着线路的方向前行,才不至于迷路。陆经照拿起手锯走在了最前面,“噌、噌、噌”,小郭踏着锯断的枝条,加快脚步跟着师傅。

  20分钟的穿越,即使再小心谨慎,身上仍免不了“挂彩”。在一处碎石堆砌的高地上,小郭一屁股坐地下,拨拉着胳膊,数着身上被划的红道道。陆师傅则看着远方的数座铁塔,长饮一口矿泉水:“走,还有好长一截咧。”

  大山上的一百米,走起来却格外费劲。在一处下山路上,小郭时不时拿起块石头往山下的树林里扔去:“这叫‘打草惊蛇’,要有蛇呀、野猪呀什么的,就能赶它们走。”小郭说。

  无言的线路,孤寂的两人。顶着35℃高温,师徒俩忍受灌木荆棘的刺痛,攀爬行走,十二基杆塔巡视完时,已是晚上7点。

  对于陆经照来说,这样的工作量再正常不过,每年他都要巡视3700多基杆塔,穿行750多公里山路,常年累月的默默付出也让他收获颇丰,今年“七一”,他被国网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如今,有了小郭这样的新生力量,陆经照反倒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把自己的手艺留给下一代,让线路安全运行,也算为百姓用电尽了一份心。”

兴城时光老 服务通古今
资讯
关注
上虞供电文化“一所一品”竞艳
师徒巡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