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上海电力负荷实现“大数据”管理

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技术手段为主”进化

本报记者 姚海棠 通讯员 邵毅敏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10日   第 25 版)

  在上海某家大用户的控制站内,一位工作人员点开用电负荷管理终端管理软件,实时和历史的用电数据跃然于屏幕上。随后,他又点击电力消耗类型进行查看,发现这个月用在照明上的电力消耗高了不少。将该数据反馈到管理层后,这家单位随即对大楼的照明规定进行了调整……这个场景可不是美国科幻电影中出现的一幕,而是不久的将来在上海会实现的场景。

  “团购”效应到“认购”模式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要求,在上海市经信委的组织下,上海于2014年夏季开展了我国首个电力需求响应城市试点实验工作,并将于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开展该项目的实际操作。为配合该项目的实施,一个将深度分析挖掘区域性、行业性用电特征,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的电力需求响应中心将于2015年年底在上海建成。

  “试点工作的一个亮点,便是探索电力削减负荷指标市场化调剂交易,也就是允许部分大用户对削减的负荷指标进行自由交易,在夏季用电高峰季节,实施主动需求响应。”上海市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说,原先的手段是限定了负荷指标的总数、分担的客户数及每家客户承担的负荷,按照事前约定“众人来挑担”,产生“团购”效应。而需求响应实施后,只限定了负荷指标的总数和分担客户的范围,每家客户承担多少降负荷指标,由客户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能者多挑担”。换句话讲,有些大客户可以“认购”相对多的负荷指标,这样就可以为其他大客户分担指标。

  在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以后,哪些客户让负荷、让多少负荷,都会用经济补偿等措施促使用户自愿选择,从“众人来挑担”的团购到“能者多挑担”的认购,全新管理思维下的用电负荷管理系统逐步完成了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技术手段为主”的进化。

  “参加需求响应试点工作,不仅能保证我们这座城市的电网安全,还能适当给予企业经济补偿,我们当然乐意加入。”一些大企业负责人对将要开展的需求响应试点工作评价道。

  “大数据”服务用户   

  “建成后的上海电力需求响应中心将通过‘大数据’的管理方式,对全市2.8万户用电大户的负荷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立体展示企业的实时和历史负荷数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我们会通过专业分析,提供给用户单位电力能源的分类使用情况,帮助该单位进行用电行为分析,更合理地利用电能,减小能耗,实现用户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还能对负荷数据进行不同区域、行业等维度的分析,深度分析挖掘各方用电行为,实现集业务监控、业务整合、用户引导、政府搭台等多界一体的展现,为政府推广绿色能源的应用,以及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积极的帮助。

  当前,市场自由化使得价格信号可以更好地帮助电力系统平衡,新的智能技术推动着需求响应实施的成本下降,政策上更加关注减碳和减少环境污染,科学技术在供应与需求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电力需求响应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同时,根据日前由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牛津大学在京联合发布的《上海需求响应市场潜力及效益评估》报告显示,在上海具体试点的过程中,电力需求响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电力系统管理中对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还有所欠缺;电力系统规划方在考虑未来电力系统情况时,可能没有一定的激励政策,对需求响应资源考虑不是特别充分。

  “随着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的日新月异,以及试点项目的推进,初衷定位于有序用电以保障电网安全的用电负荷管理系统也将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可能。”该负责人表示,“这就好比微信在作为聊天软件之余,还可以被用来打游戏、做理财,甚至是经营微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旦上海电网的用电尖峰时刻来临,上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必然成为保护电网安全运行的坚强屏障!”

“速度与激情”不可罔顾安全(评论)
上海电力负荷实现“大数据”管理
辽宁外送电能力实现新提升(关注)
洪泽县供电:高温排除鮰鱼塘故障(图片新闻)
蒙东加快推进各级电网建设
广东电网“专属定制”助推“鱼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