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

稻翁曹羽种稻不看天

本报特约撰稿 汪晓池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7月27日   第 28 版)

  图为农场里的农户为熊传锦(右)介绍水稻的情况。
  方旭峰/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走进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立山畈的粮食种植基地,映入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水稻连波,色彩明丽的景象。据悉,这不仅是当地种粮大户曹羽的“水稻王国”,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配有专用变压器的种植农场。“西塞山前白鹭飞”,初见曹羽时,他正在水稻田间巡视,身后正好有几只白鹭贴着稻田轻飞而过。

  从靠天吃饭到靠电吃饭

  作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曹羽的种植基地内有700多亩的水稻田和近百亩的鱼塘,农场的仓库里还整齐地停放着几台碾米机和烘干机。“种水稻就是靠天吃饭,以前最怕天不好,不下雨。现在不怕了,等天兵不如自己做救兵。”曹羽说的救兵是农场内一台11千瓦的机埠,“机埠再加上1500米的全自动灌溉设备,只要有电,就不用再担心水稻的灌溉问题。”曹羽乐呵呵地说。

  两年前,富阳地区遭遇了6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成片成片的水稻因为没有水灌溉而奄奄一息,曹羽的农场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为了能保住自己的这片心血,他靠着农场里的四五台挖掘机展开了自救。每天在稻田里,开足马力不停地翻刨,发疯般地寻找水源。正是这一番像发了疯一样的“找水”自救,最终农场里的大部分稻田都保住了。

  曹羽介绍,当初农场刚上规模时,就考虑着要在自家的农场里安装一台22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当他把这个想法说给富阳供电公司后,当地场口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很快就为他送来了安装方案和建议。令曹羽没想到的是,这台220千伏安的变压器竟然还在干旱时“帮”了他大忙。他说:“那时我把希望都押在几台挖掘机、抽水泵上面了,只有听着它们每天一停不停发出‘轰轰’的声音,焦急的心情才能稳定一点。”充足的电力保障为曹羽的整个自救过程增添了不少助力。

  这场大旱让习惯“未雨绸缪”的曹羽认识到,天灾面前,光“绸缪”是不够的,最重要还是增强自身的自救能力。2014年,他根据当地的地势和水源条件在自家的农场里安装了一台11千瓦的机埠,关键时刻用电来进行抽水灌溉。同时他还配套安装了1500米的灌溉设备。“都是用电操作的,一个按钮就搞定了,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是靠电吃饭、靠科技吃饭。” 曹羽表示。

  从一个“曹羽”到千万个“曹羽” 

  “八山半水分半田”,富阳地区四周环山、河网密布,其地形条件适宜农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转型的不断升级,整个地区的农业模式也从以前的“自给自足模式”逐渐发展为现代化高科技的农场模式。2014年全区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2万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8家。

  随着曹羽这样的种粮大户越来越多,区域内的农业用电数量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此,近年来,富阳区供电公司对下属辖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农用电网改造。截至2014年,全区已经完成230个村庄、4000余公里线路和近20万只表箱的改造,并派出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区域内的各个农用线路进行定期巡视,以维护整个地区的用电稳定。

  春有茶、夏有稻,每年的3、4月份和10月、11月是茶农和稻农收获的关键期,也是用电高峰期。针对像曹羽这样用电需求特别大的客户,富阳区供电公司都会提前一个月对他们农场内的供电线路进行仔细的体检,保障他们在关键期的用电稳定。

  “现代化的农业模式可以让农户们早日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抓住农业生产中的主动性,作为电力工作人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背后给予他们稳定的电力支持,让每个农户家里的自动化机器都可以畅通无阻的转动起来。”尽管路旁仍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但是此时的阳光却晒得人头皮发烫,富阳区供电公司场口供电所运检班班长熊传锦一边擦汗,一边说。

资讯
动态
日寇的弹片至今残留在腿中(光辉岁月)
稻翁曹羽种稻不看天
母爱伟大(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