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6月29日   第 13 版)

  我国海底60米钻机海试成功

  本报讯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日前在南海3109米海底海试成功并顺利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海试验收专家组验收。此次海试刷新了我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机技术从此跻身世界一流。

  在深海钻机研制领域,50米被公认是道坎儿,拥有超过50米的深海钻孔深度装备,就拥有了国际先进的深海钻探能力,能勘探到更大埋深的海底矿产资源。

  “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属我国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项目,湖南科技大学担任主持单位,该校独立自主研制了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牛号”。

  与国外同类钻机相比,“海牛”具备多重优势。“瘦身”近4吨,重量仅为8.3吨,安装、操控更方便;“海牛”还实现了可视化自动操控,可在几千米海底下遥控作业。此外,团队创新性运用单机械手多位移动技术,节省了设计空间,提高了运行效率,以钻进60米为例,作业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颜珂)

  

  半潜式钻井技术走向深海

  本报讯  经过22个月的建造,一座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6月25日上午在位于山东烟台的中集来福士建造基地合拢。

  这一平台是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一家公司建造的。据来福士公司总裁于亚介绍,这一海上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首次突破3600米,是当前全球最大作业水深。这意味着中国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走向深海。

  除具备全球最大作业水深设计外,其最大钻井深度超过1.5万米,超过此前世界同类产品最大钻井深度。形象地说,这一深度超过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而这一平台的高度为118米,相当于40层楼房的高度。

  由于平台设计有科学的定位能力,这一超级“巨无霸”可以在除台风以外的惊涛骇浪中保持稳定,平台整体位移不超过1米,从而保证深海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按照工程进度,预计这一平台将于明年三季度交付。

  目前,世界上超过3000米的海上石油钻井作业,只在墨西哥湾和印度洋进行。除此之外,在巴西、西非、东非及中国南海等海域,均有需要进行超水深作业的区域。

  (吕福明)

  

  普光气田大湾区块产气超百亿方

  本报讯  截至6月17日,中石化普光气田大湾区块累计生产含硫天然气102亿方。

  作为普光气田产能建设的重要补充,大湾区块包括大湾气藏和毛坝气藏,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82亿方,动用储量786亿方,设计年生产含硫天然气量30亿方,是川气东送工程的重要资源接替阵地。2012年,大湾区块全部13口开发井分三批投产。

  与普光气田主体相比,大湾区块构造更为复杂,储层明显偏薄。投产以来,中石化普光分公司不断加强气藏开发动态跟踪分析。显示了普光气田大湾区块巨大的开发潜力。

  据了解,目前大湾区块采出程度为13.02%,开井率100%,日均产气量600万立方米,生产安全受控,开发水平国内领先。

  (石化)

  

  油气行业IT架构正在转型

  本报讯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主题为“创新促发展,转型赢未来”的2015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技术峰会上。华为和油气行业伙伴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云计算构建融合、开放平台,共同推动油气行业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华为云计算总监张建华表示,油气客户的IT架构正从虚拟化向云计算平台过渡。

  未来,数字油田将演进到信息技术在油田应用的高级阶段,是油田生产经营业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应用系统的高度融合,支撑勘探开发、管道、化工、服务、安全等全业务流程。企业更强调数字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加重视数字油田建设过程对公司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的改造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云计算成为石油行业企业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张建华说,目前企业已经从虚拟化向云计算平台过渡,将会面临保护投资、业务快速上线、服务自动化等问题。云计算驱动着企业IT架构的演进,敏捷的业务需要有敏捷的IT系统架构进行支撑。虚拟化只是软件化的资源提供方式,而云提供更加智能的资源使用方式,油气 行业针对油气企业多数据中心的情况,更需要依靠“云”进行整合,企业IT最终将走向混合云的时代。

  (仲新源)

中国燃气年度利润增三成
资讯
关注
中石化发布2014社会责任报告
中原油田雨季安全环保现场一线督导(图片新闻)
塔里木“蓝金”惠泽十五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