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5月11日 星期一

携手创新路宽广

——记吉林四平供电公司琚永安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报特约撰稿 咸英男 本报资深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5月11日   第 27 版)

  图为琚永安在讲解放线滑车电路板原理。
  赵歧/摄

  “这是企业赋予我的新使命,也是新挑战,更是新期待。我要倍加珍惜,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带领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不断实现更多的新梦想。”这是2012年琚永安在吉林四平供电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时做出的承诺。

  就是这个承诺,使这个团队形成了创新“共同体”,承担了四平供电公司大多数的科技创新项目。他们在不足2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实用发明,为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定目标,创新不盲目

  创新工作室创建后,培育专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就成了琚永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目标。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优势头,打造团队精神,感恩企业,奉献社会,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则是琚永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终极目标。

  目标有了,创新工作室通过模范的引领作用,围绕解决公司安全生产、电网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技术攻关为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业务创新活动,有效化解了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难点和问题。

  “就拿‘无线电遥控放线导引绳牵引滑车’来说吧,这个小东西成功解决了电力线路和通信光缆的跨越架设难题,实际应用以来节约资金近千万元。”琚永安是该项发明的主持者与实践者,对其实用性和经济性尤为推赞。该项发明充分体现了创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主旨与目标。

  一起来,创新没有旁观者

  “过去是一个人鼓捣,面窄,进度慢。现在和年轻人在一起,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了,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更轻松,成功率也更高了!”作为发明创新的元老级人物,琚永安结束了近20年的“单打独斗”。现在,他更愿意和年轻人一起共用创新工作室,享受老经验与新思想相互碰撞带来的惊喜与满足。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不仅为员工技术创新、技能提升提供了空间与舞台,也搭建了交流互动、增进感情、激励士气的平台。工作室打破了车间、班组和工种的界限,使创新没有了旁观者。

  小小工作室,沟通零距离。同事之间的横向交流多了,业务联系密切了,配合更加默契了。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老师傅不再“捂紧”手里的绝活,年轻员工乐于向老员工传输新观念,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共融、共享、共进氛围,在完成创新项目的同时,开阔了视角与思路,增长了知识与见解,实现了整体水平的提升。

  树愿景,创新脚步不停歇

  目前,琚永安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培养40余人,皆为各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创新能手。在这些人中间,有吉林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家人才2名,四平市专家人才1名,高级工程师6名。团队成员的技能含金量可见一斑。

  个人的成长促进了整体创效。3年来,该工作室先后完成科技成果5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多项成果在系统内和地方政府获奖,部分成果已在现场应用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团队完成的设备管理创新项目——“遥控放线滑车在线路施工中的应用”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电力设备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在国家电网公司QC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优秀成果奖”。琚永安劳模创新工作室在2013年度被评为“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团队”称号,并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

  谈到今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愿景,带头人琚永安表示:“将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常态,吸引并带领团队人员结合生产实际,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把研究项目延伸到生产、营销、电网一次和二次系统,成立专业项目组,为公司塑造专家人才和争先创优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资讯
携手创新路宽广
动态
爱心充盈温馨港湾
常州供电赢得线树矛盾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