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5月04日 星期一

怀揣强港梦 走上领奖台(基层风采)

——记全国劳模河北港口集团高级技师张海波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5月04日   第 11 版)

  他,一个普通的港口电气技师,却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47岁的他,奋斗在港口基层一线,先后完成了技术改造、合理化建议110多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节约资金达3400多万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2013全国感动交通年度人物、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河北省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在数不胜数的荣誉中他泰然处之,他常说:“荣誉代表的是过去,奋进前行,我时刻怀揣着一个蔚蓝色的强港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987年,职业高中毕业的张海波走进秦皇岛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青年电工。当他第一次看到高度机械化、电气化的港口装卸设备时,就暗暗下定决心: 做一名一流的港口技术工人。

  张海波从技术组找来两台德国AEG门机的图纸,仔细地阅读,一遍遍比对、印记位置,在时间与毅力的较量中,他做到了将门机图纸上的符号运用自如。就在业务逐渐熟练之时,他发觉自己的知识太少,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使他成了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他几乎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上,先后学习了PLC控制系统、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自动控制等50多门课程,通过自学取得了燕山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专科学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历。为了给所学知识派上用场,他开始尝试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散粮装车系统是散粮运输的重要设备,它的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火车车皮的停车位置要绝对精确,以确保车皮能与装车电子秤下的粮食溜筒准确对接。但这套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多年前就已经瘫痪不能使用。张海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夜以继日地研究,经历了上百次的查找、核对、失败、完善,他将维修改造这套设备的记忆碎片一点点地串联在一起。终于,张海波在一个清晨实验成功了,重新编制出一套符合秦皇岛港生产实际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LC程序。沉睡了多年的散粮装车自动化控制系统终于又苏醒了,伴随着恢复生机的设备轰鸣声,每年可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70多万元。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勇于开拓思维,创新驱动,倾尽所有智慧是张海波的人生追求和职业理想。

  公司决定在化肥库作业系统与散粮筒仓作业系统之间增加一条SA3皮带机,使化肥库设备与散粮筒仓设备连接起来,以方便装卸生产。张海波担起了电气改造的任务,他同技术人员跑现场、决定设备型号、研究程序改造方案。经过反复研究,他决定将主控PLC选流程的一条卸船流程改造成新流程,对远程站I/O系统重新组态,再经过对服务器故障报警部分的编程、除尘器数据源修改等多处改造,最终他取得了成功,为公司直接节省经费600万元。这项技术改造荣获了2011年度河北港口集团秦港股份公司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

  一项项技术革新与改造的成功,增强了海波带领大家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他先后实现了仓顶MODBUS总线控制系统改造、散粮控制系统远程站改造、散粮应急照明系统改造、冷干机安装改造等110多项;他总结的远程柜复杂线路快速排除法使工作效率提高近20倍。多年来,他带领的技术改造和修旧利废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就达3400多万元,为公司赢得了可观的市场效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13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以张海波名字命名的秦皇岛市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张海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在技术创新方面扎实开展工作,针对运行二十多年来的日本三菱散粮卸船机皮带机系统故障点多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把原有的控制方式和数据传感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前,他进行了设备的选型与可行性分析,采用软启动器加霍尔双轴角度传感器的改造方式。在解决了角度传感数据转换、控制信号电平匹配、角度显示表选型、动力控制改造等难题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安全保护装置,完成了程序编辑等难题后,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大师工作室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散粮内部交换机维修改造”、“XC2号卸船机大臂维修改造”“等创新技改18项,累计节约资金1690万元。同时,工作室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技艺技能传承和青年技术人才培育,仅 2014年,共开展专项技术培训5次,培训百余人,并通过高校学习互访、外省市经验交流等活动,扩大了港口影响力,营造出技术工人学知识、重技术、搞科研的浓厚氛围。

  干出了成绩的张海波逐渐声名远播。很多地方和单位一次次向他伸出橄榄枝,用高薪、豪宅、大城市户口等诱惑力十足的待遇轮番“轰炸”。面对这些,张海波深深地知道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成功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他对这片孕育自己成长的蓝色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更牵挂着那些倾注了自己大量心血的一台台设备。  

  以“学习是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创新的本钱”作为人生信条的他,不断挑战自我,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只为更好地服务港口,服务社会。

  (马建忠)

资讯
八成上市煤企盈利下降
关注
徐矿和中电投蒙东能源签署协议
开滦唐山矿技术比武提技能(图片新闻)
怀揣强港梦 走上领奖台(基层风采)
煤矿违规超产举报电话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