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4月27日 星期一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二期)”启动

探索中国特色制造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武晓娟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4月27日   第 22 版)

  21日,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以下简称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将开展大量工作以保证其落实,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围绕其进行跟踪研究,使‘中国制造2025’落地生根,发挥更大作用。”

  为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落实政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多部门相关工作陆续启动,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就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近期将正式印发。

  二期接力一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表示:“如果把一期比作是给我国制造业作一个诊断,那么二期就要出处方了。这个难度更大。”

  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分为13个课题组,经过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一期)” 取得了重大成果。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院士专家们历时两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高质量的阶段性成果,为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悉,一期是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组织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周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担任项目负责人。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生根,配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一期)”的基础上,中国工程院设立“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二期)”重大咨询项目。

  苏波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最终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实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朱高峰指出,我国制造业产量很大,但产品档次不高。像高铁、通讯设备这样能进入世界前列的比重很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不小差距。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

  周济介绍,二期研究将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分设7个课题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绿皮书、3D打印、机器人发展战略等3个专题,提出相关行业领域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制造业质量升级、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路径以及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技术路线图、重点行业区域及企业案例研究,发布《中国制造强国年度发展指标报告》,并探索下一阶段中国制造业各领域由大向强转变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打造智能工厂标杆

  会议发布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根据制造强国特征,构建了制造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该指标体系,目前美国制造业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通过实施规划纲要,力争通过这十年努力,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表示,我国制造业仍面临诸多矛盾,突出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以及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三个方面。此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之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峻挑战。他指出,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要抓住机遇,推进智能转型,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业内人士指出, “中国制造2025”正是我国现在需要推进的制造业发展蓝图。

  “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制造业要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周济指出:“‘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上述重点工程和十大领域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抓手和重点突破口。”

  工信部调查数据显示,智能制造可使很多工业企业减少研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降低研发成本。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30%,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苗圩指出,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制造2025”计划出台后,必将加速智能制造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郭勤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培育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将开启工业4.0时代

  由于“中国制造2025”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德国工业4.0计划,因此,该规划又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但中德两国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都不尽相同。

  “德国工业4.0里没有强调质量问题。这不是说德国人不重视质量,而是他们在工业2.0阶段就解决了质量问题,质量文化早已深入德国工业的骨髓。”周济说。柳百成也指出,我们还有很多2.0、3.0的质量课、基础工艺课要补。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连续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少高端制造业正回流本土。同时,受国内生产成本要素成本上涨变化,低端制造业慢慢向东南亚进军。因此,中国必须积极探索工业4.0模式。

  业内人士普遍反应,中国要实现工业4.0,任务远比德国更复杂。因为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相当于要工业2.0、3.0和4.0同步进行,要补课和健全发展体制。 

  此外,中国要进入工业4.0时代,要同时面对高级人才匮乏的挑战,和低端人力过剩的现实。这就对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高峰强调,“中国制造2025”面向制造业全行业,不仅学习德国经验,也参考了美英等国在先进制造方面的理念。关键是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业振兴之路。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表示,“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国家战略,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动员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使“中国制造2025”不仅仅是中央政府发布的文件,更是逐步成为地方、产业、企业的内生动力和自身需求,进而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又大又强。

资讯
探索中国特色制造振兴之路
技术攻关保供应(图片新闻)
新集二矿开展环境监测(关注)
山西传统煤炭工业技术装备展遇冷
电网快讯
无锡供电公司全力推动“以电代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