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空山一树花(劳模创新工作室系列报道)

——记沧州供电公司梁建智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刘炎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4月20日   第 28 版)

  图为梁建智(右)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制作主变铁芯接地电流测试装置。
  李靖/摄

  “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河北沧州供电公司梁建智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为创新理念,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依靠员工“集体智慧”,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广大员工成长进步,形成了辐射效应,铸造了金牌创新团队。

  创新争优 敢想敢干

  干练的短发,沉静的性格,是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梁建智给人的第一印象,1973年6月出生的她,1993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获得河北省职工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后,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示范岗”、“师带徒劳模示范岗”创建活动。2011年11月,河北省总工会授牌成立了“梁建智电力技术创新工作室”。2014年11月,该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为了让员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实现,创新热情得以发挥,梁建智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创新工作室的平台,让员工动起来、参与进来,敢想、敢做、敢改,在技术、管理、制度、资金等层面发挥正向引领作用,提高了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员工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新。

  同时,该工作室结合输变电、运维、检修等专业生产实践,在各专业现场工作中对工作方法、工艺流程、技术手段、生产工具进行改革创新。将当前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引用到电力生产工作当中,不断解决现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现场作业的工艺水平,提高现场工作的安全性,使电力生产工作更加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简易化。同时该工作室还承担着针对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培训方式等管理方面创新的课题。

  “我们的创新都来源于生产现场实践,创新的目的就是提高现场工作效率,提升作业安全系数,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现场的实际困难,让员工自己受益、减轻压力。”沧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为保障工作室整体有序运行,梁建智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分为创新计划管理、创新攻关管理、创新资料管理、创新会议管理4个方面,涉及学习周期、经验分享、创新实践等方面,以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创新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位CT取梢不方便,工具多,望改进。”这是梁建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贴吧上的留言。老同志有经验,年青人有想法。为了加强员工之间、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其他思路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工作室还制定了创新工作流程和创新贴吧制,用“摘牌”的形式完成多项攻关课题,解决了生产一线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多次获得市级、省部级奖励。自2012年以来,工作室共完成288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创新成果奖2项、地市级创新成果奖16项,获得国家专利97项,为企业节约、创收金额数百万元。

  互学互鉴 培育人才

  创新要年轻化,且不能闭门造车。为此,梁建智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与其他省市兄弟单位的工作室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创新成果,打开思路。2012年至今,该公司已累计开展创新技术经验交流会30余次,参加外单位技术经验交流会20余次,使工作室成员学到更多先进的创新思路、方法,并借鉴到生产作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该工作室在人才培养上建立“向日葵培养计划”,对广大青年职工进行全面的“传、帮、带”,年均为沧州供电公司培养10名青年技术骨干。根据输变电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差异培训法”带徒弟模式,根据不同职工的技能水平、专业分工、理论素养进行差异化培训,开发网络培训竞赛系统,建立设备异常、故障资料库,通过网络学习、答题等,提升职工的事故处理能力。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该工作室共培养技师、高级技师32名,高级工86名,市级劳模8人、企业劳模4人,实现了技术力量和梯队建设的传承与壮大,并形成了独特的“雁领文化”。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是塑造先进企业文化、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断超越的过程。带来的是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职工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目前,沧州供电公司在“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创新理念指引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资讯
空山一树花(劳模创新工作室系列报道)
吕咏萍:有爱人生 一往情深
关注
胡广华:幸福村的 “电工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