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23日 星期一

技术创新永葆进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系列报道)

——记“金伟志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报特约撰稿 陶丹丹 桑学勇 本报记者 姚海棠 刘炎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23日   第 27 版)

  图为金伟志对微机线路保护的CPU电路板进行查看。
  哈尔滨供电公司供图

  近日,在北国刺骨的寒风中,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员工金伟志一如往常来到“金伟志劳模创新工作室”,打开微机对全天的工作计划再次进行查遗补缺,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在继电保护调试员吴思的印象里,不论春夏秋冬四季如何更替,金伟志像钟表里上足弦的发条一样,每天准时出现在单位。

  一个人的跋涉

  “我们一线工人不像大科学家那样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我只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攻关。”工作20余年的金伟志,想法依旧淳朴、简单。

  1995年,22岁的金伟志迈进继电保护队伍,每次到工作现场他总是特别兴奋,恨不得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全都用上。但是,看着老师傅花几分钟就能调好的通道,自己却要花上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他急了,那股子犟劲儿又上来了。

  金伟志开始留心师傅们作业中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利用工作间歇,向老师傅请教每个不懂的地方。别人下班,他却独自留在单位研究当天作业现场的图纸、仪器说明书,翻阅图书。烈日下、寒冬中、工地上、案头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金伟志劳动的步伐,没有什么能够撼动他进取的决心。

  短短几年,金伟志就轻松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保护装置的原理及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快速跻身继电保护专业领域。从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家组成员,到继电保护专业带头人、哈尔滨供电公司继电保护所生产副所长,再到哈尔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变电检修室主任工程师,过硬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现场经验,使行走在白雪黑土上的金伟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且稳重。

  一支队伍的成长

  除了拔尖的技术,金伟志还充分发挥技师传帮带的作用,结合生产技术实际,用言传身教带动身边人一同进步,形成了一支人才队伍,让互助、分享、共进成为一种常态。

  为发扬光大金伟志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创新理念,善于学习、完善自我的进取意识,以及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实干作风,2012年11月,哈尔滨供电公司创建了“金伟志劳模创新工作室”, 把创新工作室真正打造成促进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加速器”、激发职工创新的“发动机”、 提高职工技能整体水平的“加油站”。

  工作室聚集了继电保护、检修、高压试验等5个专业的行业带头人、优秀技术能手。该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取得不少科技成果:直流试验电源箱、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检测仪、继电保护临时保护装置、SF6湿度测试尾气回收装置……其中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及行业大奖。

  创新工作室还大力倡导岗位练兵,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武与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技术推广相结合的良好作用,在取得科技成果的同时,较好地发挥了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成果转化的作用。2013年,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荣获了全省继电保护竞赛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全省变电专业状态检修竟赛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2014年,更是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资讯
栉风沐雨化彩虹
关注
办实事 解难题 树标杆
技术创新永葆进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