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工作10年拥有7项专利

草根“发明家”李永焕

■本报特约撰稿 李振江 张静 马婕 本报记者 姚海棠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16日   第 28 版)

  李永焕(左二)演试个人发明接地线快速缠绕机。
  马婕 /摄

  今年1月27日,在河南省嵩县110千伏大章变电站,嵩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的王师傅爬上9米高的电线杆,将损坏的绝缘子换下,手持“电动缠绕接地线工具”将散落的接地线归整好,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在过去,把散落的接地线缠好保存就要20多分钟!”王师傅说。

  “电动缠绕接地线工具”仅是嵩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80后小伙儿李永焕拥有的7项国家发明专利之一。身为检修一线的普通工人,却成为草根“发明家”。对此,他腼腆一笑:“搞这些小发明,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大伙儿干起活来省心、省时、省力。”

  不愿走:只求学有所用

  2004年,大学毕业的李永焕来到豫西山区嵩县供电公司工作。“新人上岗需要摸底考核,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综合成绩考核李永焕都排在前几名。”运维检修部主任刘向东说,根据考核,原本可以留到办公室的他,却主动要求到户外一线工作。

  2007年9月,在嵩县35千伏陆浑变电站遇到一件棘手的技术难题,变电站微机保护更换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调试变压器保护装置异常现象,就连当时在场的厂家技术人员也有点束手无策。

  为了不耽误工期,李永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厂家技术人员几经沟通,暂时解决了故障,但是问题的根源还是没有找到。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下功夫,翻阅大量专业书籍,最后终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随着变电站二次系统微机保护的广泛应用,由于变压器微机差动保护与常规差动保护存在区别,可能造成变压器在投运过程出现误跳闸,造成不必要的电量损失。

  李永焕通过相量分析,找到用调整二次接线的方式解决变压器差动保护异常的问题。紧接着,他又根据技术问题和解决根源撰写了《提高主变一次投运率》的科研论文,并在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QC发布会中荣获二等奖,该科研成果在该县35千伏古城变增容、旧县变扩建工程中推广应用,主变保护一次投运率均实现了100%。

  嵩县供电公司出了个“发明家”,洛阳市供电公司听说后也如获至宝,有意将李永焕这个“宝贝”挖走,一边是待遇丰厚环境优越的繁华都市,一边是条件艰苦的山区县城,一道选择题摆在了李永焕及其家人面前。

  “只要学有所用,苦点累点不算啥。”李永焕毅然选择留下,“检修班就是我的家,这里更需要我。”

  不畏难:处处留心皆学问

  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碰到的都是紧急状况,一个小小的设备故障,如果处理不当、设备动作不准确,都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居民生活、企业生产。李永焕说:“问题越是棘手,我越想把它搞定,这样才越体现自己的价值。”

  事实证明,李永焕到一线工作的决定是对的。虽然吃点苦、留点汗,却收获了一线工作经验。如今对待各类疑难杂症,他已经拥有了制胜法宝“一本一机”。“一本”是工作日记,记录的是经验教训和处理缺陷的思路和方法;“一机”就是现在信息量广、方便使用的智能手机。

  2012年6月,嵩县110千伏大章变电站需要更换一台功率更大的新变压器,工期短,任务重。这次主变更换要敷设电缆1560米,52根电缆104处电缆头需要制作。

  当时,同事小张拿着刀子正小心翼翼地给电缆剥皮时,“呀!”的一声,小张手指上红色的鲜血滴在电缆黑色的绝缘皮上……

  “电缆剥皮是个危险活,因为电缆是圆的,需要用裁刀剥皮,稍不注意刀子就会划伤手,用力大时还容易伤到电缆纤蕊。”刘向东介绍。

  李永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是有一把专用剥控电缆的工具该多好。后来,他翻资料无意中看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心里突然豁然开朗。最后他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画出了工具结构图,发明制作出“电缆剥皮刀”,为该工程节省了两天时间。

  10年来,李永焕已拥有7种专利技术,成为同事们眼中的青年才俊。“我就是一名基层的电力检修工,充其量算一个钻研草根。”皮肤黝黑的李永焕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说。

资讯
草根“发明家”李永焕
不舍老宅(感悟)
白玉财:做事先做人 万事勤为先
冯子刚:岁月如歌 激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