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院副院长尹镇龙:

企业发展机遇与环保创新难题并存

■本报记者 帅泉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16日   第 29 版)

  尹镇龙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科技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南院”)副院长尹镇龙对能源相关问题给予重点关注。这位能源电力勘测设计领域的专家,对于能源政策与环保、创新驱动战略、中国标准“走出去”等记者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能源战略与环保:

  政策调整大,企业任务重

  中国能源报:近来,环保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李克强总理“两会”上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铁腕治理环境污染,严格规定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比例。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这对能源企业发出什么讯号?

  尹镇龙:环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能源和环保放在一块儿谈,说明了两者的相关性。能源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任务是很重的。报告中提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相较以往差异非常大,能源政策将会有较大调整。鼓励发展的分布式能源、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由于成本压力大,暂时无法成为发电主力;对于煤电与电网,我认为煤电还会继续发展,但发展不会有增量,降低其在发电电源中的比例,减轻环保压力;电网应与能源发展相匹配;核电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谨慎发展。

  创新驱动:

  国家规范市场,企业树立理念

  中国能源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你怎么看待创新这个问题?

  尹镇龙:国家将“创新驱动”定为战略,反映了对其重视程度。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包括基础研发能力(原创能力)、应用及中间流程(成果转化)创新三方面。国家的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基础研发能力和中间流程的创新两方面,在应用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多,基本靠企业自主投入,这一点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而恰恰应用创新的投入是最大的。

  企业自主投入创新,希望从市场得到回报。但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电力勘测设计领域具体体现是,并不完全依照市场经济性价比起主导作用、商品优胜劣汰的规则行事,还有其它很多因素同时在起作用。消费者虽然完全自主,却很任性。长此以往,企业创新积极性会被扼杀。

  中国能源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尹镇龙: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与企业共同努力。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执行市场行为,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常市场竞争环境,打破行业、企业之间的各种壁垒,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化运作创新氛围。企业应树立创新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理念,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中国标准“走出去”:

  仍处量变阶段,企业应提高能力

  中国能源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能源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尹镇龙:经济的发展势必有能源需求。与经济带、经济走廊同步配套的是发电、送电工程的“能源走廊”。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实施,国内外的工程建设需求及市场将大大增加,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我国成熟的剩余产能走出国门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已经着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包括煤矿、核电、煤电、气电和电网等方面的能源电力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技术装备出口。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在加快“走出去”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中国能源报:既然有过很多“走出去”的经历,那相应的有关电力行业的中国标准“走出去”情况怎么样?

  尹镇龙:客观地说,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还没达到被全面认可的程度。换句话说,目前还处在量变阶段,有待积累到质变。大多数国家还是采用美国或欧洲标准。我们一方面学习他们的标准,另一方面也适时用我们的标准说服对方,也有被接受的时候。

  中国能源报:如何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并抵御风险?

  尹镇龙:企业应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一是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二是要加强对工程所在地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文化习俗、自然环境条件、专业规范规定、语言等方面的调研、学习及研究;三是要积极利用当地的人力及社会资源,积极推动本土化运作;四是充分发挥国家外事部门及行业协会等团体的优势,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和风险警示。

把“四个转变”落到实处(评论)
中国能建努力打造一流企业总部
抢抓“一带一路”市场机遇
企业发展机遇与环保创新难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