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09日 星期一

把科技融入岗位点点滴滴

——记云南电网公司科技部张晓春

本报特约撰稿 李琛 本报资深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09日   第 28 版)

  科技就是不断创新,科技就是应用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来解决问题、服务生产……在云南电网公司科技部政策规划科科长张晓春眼中,科技并非遥不可及,科技也不仅仅是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的事,一项简单的小改革、一次灵感迸发的小建议、一个奇思妙想的小创意,都对电网发展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而这一切,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参与。

  因此,让科技走近寻常员工、服务基层的理念融入张晓春的工作中,他组织技术专家走访基层,精准了解一线需求,让科技项目更接地气,现场解决生产难题;他创新管理模式,盘活公司系统智力资源,让各层次的人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他创造性地搭建了直达一线员工的创意展示平台,激发基层员工探寻科技的兴趣,营造出踊跃创新的氛围。

  接地气  让科技贴近生产

  以往的科技项目集中在科研单位和公司技术专家手里,为了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张晓春积极营造云南电网公司创新的氛围,让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班组。“以前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较费周折,现在对于公司专家平台有了更深的认识,遇到难题只需要敲敲门就进去了。”昆明供电局二级助理专家李勇高兴地说。  

  近年来,张晓春还接连组织了“高压设备状态监测”国际会议等论坛讲座,邀请各国家优秀企业和组织的知名专家到云南电网传经送宝。这只是张晓春做实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让科技更贴近生产的其中一项举措。此外,他还全面整合系统内技术专家等资源,每季度带队进行基层走访,现场了解一线应用需求,解决生产难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单位申报项目,足迹遍布云南的山山水水。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云南电网公司牵头承担的863计划课题,做好该项目意义重大。为了按时、优质完成项目,张晓春主动加入课题组,与技术人员一起,参与课题研究,使组织和协调工作更加及时有效。研究过程中,如何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在电网中是困扰课题组的一大难题,张晓春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向国内相关专家请教,每周与课题组一起研讨,终于制定了项目的实施和展现方案。 

  搭平台  人人都能当“明星”

  “有创意,就来‘社区’露一手!这里采用社区模式、积分管理,积分高者有望当‘技术明星’、‘创新能手’,同时优秀科技成果将推广运用到一线班组。”2014年3月,为解决企业职工技术创新中有创意缺渠道、有项目缺资源、有成果缺推广、有专家缺服务、有热情缺机会的问题,张晓春在南方电网首创了“云南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社区”。

  该“社区”为员工搭建了自由的技术交流平台和及时的专家支持平台,积极收集各层级技术应用需求和创意,促进新技术新研究成果的学习推广,解决一线员工的技术需求和困难,让员工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由于效果突出,目前已升级成为南方电网公司“1+9”职工创新社区。

  “每次进到‘社区’,总能看到一些热爱技术、喜欢思考的同事发布实用新鲜的观点和做法,在深受启发的同时,我们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云南电网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技术开发专责杨益对于自己身处轻松愉悦而又浓郁的创新氛围感到欣喜。

  不论是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还是收集更多的成果,最终目的还是应用。近两年,张晓春组织审批了251个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给予了800余万元的经费,为解决一线实际问题提供了平台支持。他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后将“职工技术创新奖”纳入到公司奖励管理办法,并将此业绩增加到公司技术、技能专家选聘条件中,为技术人才成长拓宽了道路。在他的努力下,云南电网公司参加职工技术创新的人数短短1年从就600余人增加到2100余人。一线职工正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公司专利有18%来自一线职工,2013年度实施的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共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2014年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共安排资金 527.8万元,实施了131个项目。

资讯
把科技融入岗位点点滴滴
任建业:运筹帷幄 “成竹在胸”
浙江生态古镇
“绿色庙会”闹元宵(图片新闻)
尹海林
风雨兼程三十载(关注)
金铭翰:起早贪黑没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