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26日 星期一

奋战在世界屋脊的新能源开拓者(基层故事)

——记国电龙源西藏公司总经理张晞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26日   第 21 版)

  7年前,从江南富庶的江苏,到雪域高原的西藏,张晞接受了担任西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重任。7年间,他以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推动了龙源电力在西藏新能源事业的蓬勃发展,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扎西”。

  而这样一组数据便可以看出张晞的努力:只身进藏,平均每年在西藏工作330天以上;秉承使命,从地热、光伏到风电,敢为人先,开疆拓土,创造了新能源领域的多项世界纪录;白手起家,从一台车一个人,总资产1000万元发展到总资产13亿元;心系责任,帮助西藏自治区政府解决17万户、70万少数民族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不计得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视西藏为“第二故乡”。

  “我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

  2007年底,龙源电力决定在西藏全面开发新能源,第一个项目就是建设双螺杆膨胀动力机地热发电机组。

  接到任务,张晞淡淡地说:“虽然我已年过不惑,但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之后,便义无反顾告别“零海拔”的海滨城市江苏南通,只身来到海拔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羊八井镇。

  但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剧烈的高原反应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由于感冒发烧,他一连在床上躺了4天,也反省纠结了4天:既然在西藏这个地方躺着都是奉献,那么只要不躺倒就要有所作为。

  第5天,举目无亲的张晞忍住高原反应引起的剧烈头痛,开始频繁穿梭于西藏自治区发改委、环保厅、电力公司等部门之间,反复论证、修改、沟通、协调,通过他的真诚、果断和敢于担当,终于解决了项目核准、工程设计及施工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西藏被称为“生命禁区”。羊八井地热田位于海拔4300米以上,相对含氧量只有60%左右,其冰冻期从当年的11月份一直到次年4月份,既使非冰冻期内当地气候条件也相当恶劣,几乎每天都要经历“一日四季”。

  这些典型的高海拔气候条件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科学管理和高效作业,张晞推出“倒计时工作法”,把施工进度精确到了每天干什么,并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一天,连续作战的张晞在施工现场跑了几趟之后,突然出现了头昏脑胀、恶心呕吐,整个人处于半昏迷状态。医生说病人血液含氧量太低,需住院治疗。但清醒之后的张晞悄悄翻身下床,带着十来个氧气袋又回到了羊八井工地现场,与施工单位一起研讨方案、协调设备、抢抓工期。

  “缺氧不能缺精神”

  正是这种勇于求真、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使张晞迅速在西藏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2008年9月28日,羊八井地热示范项目一期1000千瓦双螺杆膨胀动力机地热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比自治区领导提出的时间快了3/4。机组的成功投运,不仅填补了龙源电力在地热发电领域的空白,而且为我国在新型地热发电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成为国内外率先成功开发应用的地热发电新技术,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热发电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型地热机组的投运,在西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西藏自治区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把西藏第一个10MW并网光伏项目交给张晞施工,条件是务必“当年并网发电”。

  张晞只说了一句话:“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但是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建设规模巨大的光伏电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10年,是太阳能电池板最紧俏的一年,三次招标三次流标,许多厂家的电池板还不曾出厂已经被国外的厂家订购,羊八井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供货整整推迟了3个月,而且能否持续供货成了未知数,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条件越艰苦,越能砥砺意志;环境越恶劣,越能激发奉献激情。在需要的时候,张晞的角色还不仅限于“张总”,他还是小工和运输总监。设备紧缺、没有货源,他就带上换洗衣服直接到电池板供货厂家 “上班”。

  工作条件差、运输距离远,那就直接监控、掌握运输车队每个司机的手机号码,了解每一天的运输进程,实时跟进、严防死守、防止货物在中途就被“截留”。就这样,“抢货开道”、“倒排工期”,在所有人都认为如期完工是天方夜谭时,张晞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坚持,如期完成各项节点目标,于2010年12月23日并网成功。

  羊八井10兆瓦光伏电站,是西藏地区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光伏项目。随后,羊八井二期20兆瓦光伏电站投运。电站的成功投运为高原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行积累了经验,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困难面前有我们”

  对于生活在偏远的西藏农牧区居民来说,用上电曾经是一种奢望。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多方考核,西藏自治区政府最终确定龙源电力,为西藏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法人。张晞心里明白,这既是当地政府对龙源人的信任,也是龙源人肩负的责任,一定要把它干好。

  无电地区都是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距离拉萨都在600公里以上。为把项目建设好,他亲力亲为,一一检查验收,对任何工程的瑕疵“零”容忍。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了光伏离网电站的质量缺陷,施工方请求张晞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张晞斩钉截铁回答,不但在建的工程要全部返工,而且所有损失要施工方全部承担,一个月后再来检查。

  整整一年,他们从终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下一直干到林芝地区察隅县,共建成61座离网光伏电站,修复了186座独立光伏电站。解决了70万农牧民,17个小学、196个教学点,666个寺庙、143个寺管会,64个道班(工区)和所有边防哨所的用电问题。

  所到之处,牧民把用以表达最高礼仪的哈达挂满了他的脖子和他所乘坐的轿车。就这样,他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牧民信任。牧民们都把张晞当做自己的亲人,亲切地称呼他为“扎西”。 

  2013年底,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国内第一个大型孤立电网电站——龙源阿里10兆瓦微网光伏电站全部投运。现在,该电站已经成为阿里地区的主力电源,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利用最大化,每年为当地节约柴油费用7000万元。 

  在开展光伏电站建设的同时,张晞已瞄准了藏区的风资源,经过艰难解决并克服征地、高原施工、风电设备长途运输、项目送出以及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建成了那曲高海拔风电场,实现了西藏自治区风电项目“零”的突破,也创造了世界风电项目海拔最高的纪录。

  “我要继续留在青藏高原”

  在西藏,哪里有龙源电力的工地,哪里就有张晞的身影,唯一不同的是,当年那个面目清秀的南方汉子如今已经变成了皮肤黝黑的高原“康巴”。

  一年三个月的假期,张晞从未休满过,每年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都在330天以上。他的父亲多年患病在床,因没有时间回家照顾,心存内疚;他的儿子面临中考、高考,无法相随相伴,终感遗憾;妻子到西藏探亲的假期,被他“征用”培训员工档案管理。为了让其他员工可以放假回家团圆,七年中,好几个春节他都是带着家人在拉萨度过的。

  他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愧疚化为扎根西藏的决心和勇气,他已经把龙源的名气烙在他工作过的任何一个地方,满腔热情为藏族同胞排忧解难,把光明洒向每一个村落,把龙源人的无限温情留给了雪域高原的千家万户,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上多次征询张晞的意见,要把他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工作,他说:“要调就调别的同志吧,我要继续留在青藏高原,还要再干几年……”。

  (冯洋)

光伏公益项目“阳光”运行才长久
资讯
奋战在世界屋脊的新能源开拓者(基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