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26日 星期一

光伏公益项目“阳光”运行才长久

■张志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26日   第 21 版)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阿羌乡小学师生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低碳科普基地前合影

  编者按

  2014年,身为普通的光伏行业从业者,廖军做了几件不普通的事。

  他组织捐建的河北平山和新疆且末两个公益性质的校园分布式光伏电站——低碳科普基地项目,一个已运行半年且状况良好,一个已完成安装正在准备并网,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电量和电费,更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以及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他申请成立的上海碧华低碳科普中心在2014年12月22日获得了上海市民政局发放的登记证书,担任该中心理事长的廖军对长期办好公益事业有着自己的认识,也积累了一点“项目”经验,对此,本报就光伏公益等内容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能源报:公益项目主要指的是那些非盈利性和具有社会效益性的项目,做一个或少数这样的项目可能容易,但要长久做却不简单。曾经的太阳能重要企业——无锡尚德就因科普公益而深陷“诈捐门”,使其毁誉参半。对此,您如何评价?

  廖军:公益项目的持久性确实很难实现,首先资金往往就会成为瓶颈,因为不像商业项目,投入资金会有实际回报,公益是纯粹的付出,因此资金来源难以得到长久的保障。而除了资金之外,公益项目本身也要具有可持续性,如项目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时代要求和人们需求,项目是由谁来操作,操作方式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具有标准化的流程等等都决定了一个公益项目的寿命。

  我觉得公益项目本质上也是一个产品和服务,而商业项目上的管理思维和方式同样可以适用到公益项目上,将操作标准化、规范化,使项目本身的实施不过度依赖于发起人或关键人员,公益项目就有机会获得长久地支持,长期地运作下去。

  中国能源报:申请成立上海碧华低碳科普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廖军:2014年上半年,我策划、组织建设了“西柏坡中学分布式光伏电站——低碳科普基地”项目,这个项目规划上是长期运行的,设计使用寿命是25年。做这个项目当初很简单,有朋友在那支教,我出差北京顺道去了学校,因此想帮助朋友、学校做点什么,从本身从事光伏行业的角度出发,就做了这么一个项目。但是做的过程中发现,建设容易,但光伏电站需要定期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我们也承诺要组成志愿者团队与该学校学生组成的科技兴趣小组经常沟通、交流,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才。而如果仅仅这一个项目,到最后很有可能无疾而终。

  同时,在实施西柏坡中学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对校园公益光伏电站的想法也有了一些变化:将分布式光伏电站扩展成为一个低碳科普中心,以一个动态的电站带动低碳环保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进入校园,让更多的学生除了课本之外能接触到最新的观念和信息,提高他们的视野和学习兴趣。这需要建设更多的电站,才能形成规模化,才能形成稳定的队伍,也才能实现该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一个独立的机构,很难去宣传、募资,使校园电站获得更多地支持。因此,我发起成立了上海碧华低碳科普中心,邀请光伏、环保领域知名专家参与,以更专业的方式拓展这个“弥补知识鸿沟,传播低碳科技”的想法。

  中国能源报:上海碧华低碳科普中心将如何实现标准、规范地操作?

  廖军:上海碧华低碳科普中心的工作主要是推广以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基础的低碳科普基地展开的,这本身是一个阳光事业,就更需要做到“阳光”运行。那么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资金的来源、使用公开透明,对捐助者、受助者负责。其次是运行要透明,每个电站的发电情况、实际收益等等都要做到有数据可查,包括学校对于电站额外资金收益的使用信息也要公开,我们在捐助合同中也请当地教育部门见证、参与电站运行的监管。最后是项目要有完善的流程,使项目建设能够不因人的变化或人心的变化而出现意外。

  我参加英国大使馆主办的一个社会企业培训时,有个学员提问怎么使公益持续,培训老师回答,实际上很难监管,但是只要自己安心就可以了。我想“初心不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目前,我们已经在规划建设一个云平台,将受资助学校的选址、评定、实施、电站的运行、科普活动的开展、信息交流等都能在云平台上展现,甚至电站现场的视频也可以远程观察。这样受助学校、学生、捐助机构、志愿者以及对项目有兴趣的人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上看到校园公益光伏电站每时每刻发的电和利用它做的事等等。

  中国能源报:西柏坡中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现在的运行情况如何?这个项目为您带来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廖军:西柏坡中学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8.1千瓦,从2014年7月7日成功并入国家电网到现在,每天都有发电数据记录。截至到2015年1月18日,该项目已经发电4263度电,除了学校自用外,剩余电量全部上网。目前,2014年12月底之前上网部分的电费都已结算完,平山供电公司对于分布式发电的支持力度很大,电费和补贴结算很及时。经统计,上网电量2300度,电费收益约828元;有3300度电获得可再生能源补贴,收益约1194元。此外,我们在2014年捐建的另外一个校园分布式光伏电站——新疆且末阿羌乡小学项目也已经完成安装,并网手续已提交到当地供电部门,估计很快就能够并网发电。

  可以说,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们对这种公益模式的推广有了更大信心,但由于分布式光伏以及相应的政策在多数地方并不为普通民众、相应政府部门所了解,我们在学校选择、办理手续、建设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多时间,所以准备详实的材料、做好充分协调工作、让当地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是我们需要改进的。

  以西柏坡中学项目为例,由于电站受到学校一栋宿舍楼的遮挡,冬季下午的发电量就会相对较少,而且当地下半年的天气也不佳,雨天、雾霾天较多,都影响了发电量,因此造成发电量较我们预计的会略少一点。不过这也使我们积累了更为宝贵的经验,使新建的项目能够从最初选址到最后建成发电都得到了最佳优化,这对于提升项目整体效应是具有关键作用的。

  中国能源报:对于上海碧华低碳科普中心及其低碳科普基地项目的未来发展,您是如何规划的?

  廖军:其实我们做校园低碳科普基地这个公益项目属于“无心插柳”,是处于热心而建的,但在建设过程中感觉特别有意义,才决定专心地去发展它。但要承认,对于公益我们还是门外汉,但是我们有信心将这个项目办好、办长久。前不久国家能源局推出了“光伏扶贫”相关政策,校园低碳科普基地项目实际上也是一种光伏扶贫,只是我们更侧重于利用光伏进行智力扶贫,利用光伏产生经济效益,利用这些效益助力教学和科普,“一箭数雕”,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成为当地利用新技术、传播新知识的一个载体。

  而对于上海碧华低碳科普中心,我们计划将低碳科普基地打造成为一个环保、生态、节能等新技术融合的平台,使其自身能够产生价值,并发挥教学和科普的作用。2015年,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形成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计划再建设7到10个校园低碳科普基地项目,以形成网络。同时,我们也开始与各类基金会及更多业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未来,我们的梦想是让千县万校都能拥有低碳科普基地,让神州布满阳光平台,让碧华 “碧水蓝天、洁净中华“的初心绽放。

光伏公益项目“阳光”运行才长久
资讯
奋战在世界屋脊的新能源开拓者(基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