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杜宇伟:爱心发芽结成网

本报特约撰稿 奚青兰 本报记者 刘炎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29日   第 28 版)

  “新送来的6个小朋友资料,你快看看。”12月16日,杜宇伟的QQ头像闪起,语言是急促中带有兴奋。

  杜宇伟织的一张爱心网,在他意料之外。当初一个小小的火花般的念头在脑中燃起之时,他没有想到,会掀起燎原之势,势不可挡。因为爱心,是善良人的种子,稍经灌溉,便能开出繁茂的花。

  飘落了  大山里那朵小小的梅

  堂堂七尺男儿,除父亲去世时掉过一次眼泪外,杜宇伟第二次痛彻心扉的难过和眼泪是因为一个胜似亲人的小女孩,张素梅。那是他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家住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的乐素河畔。

  2002年,杜宇伟任职江苏常州供电公司安监部,一直以来,他都想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做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好事。几番周折,汉中团市委给他找到了乐素河镇中心小学的三年级女孩张素梅。

  “跟我女儿一样的年纪,我就把她当成了我的亲女儿。”杜宇伟回忆,2006年圣诞前夕,他特意买了圣诞礼物寄给张素梅,却迟迟没有收到回信。当学校副校长黄敏辗转来信告知他小姑娘因为感冒严重长期咳嗽,进而导致心脏功能衰竭时,他不由得心急如焚。他一边快速寄去了1000元钱和复读机,鼓励小姑娘乐观坚强;另一边多方求助询问解决办法。

  最终张素梅病情发作,悄然逝去。消息传来,他不敢相信,呆立半晌,悲从中来,眼泪再也止不住,写下了一首诗——《飘落了  大山里那朵小小的梅》。

  爱心步伐启动  便不再停止

  一首小诗,在杜宇伟的朋友圈子里引发了轰动。已经当律师和移民的同学找上了他,表示“也想做点好事”,他便负责帮助联系同学资助的对象,当起了“小组长”。

  一直支持着他的妻子也是个热心人,受到丈夫感染,她把这类活动提倡到单位常州市检察院。当时的检察长李乐平牵头行动,认领了两个结对对象。其他同事也纷纷响应,加入到资助队伍。

  像是充满能量的高能磁场源,杜宇伟的工作岗位换到哪,爱心结对活动就辐射到哪。今年常州供电公司第一期道德讲堂上,这个爱心故事感动了大家。讲堂结束后,杜宇伟的电话几乎被打爆,都是来询问相关情况并要求认领资助对象的。

  “一方面是想做点好事,另一方面自己的孩子跟那边的孩子差不多大,能够找到个朋友相互交流、鼓励也是好事。”认领了两个小姑娘的营销部计量室书记龚艺说。

  硕果累累  是爱的回报

  爱心资助的过程中有苦有甜,有喜有忧,杜宇伟把这滋味一一品尝,再一一记录成他的生活。当初资助的王玉梅考上了青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财政所工作;律师同学资助的唐莉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学后还读了研究生,一直热心社工、支教活动;吕文秀资助的薛巧莲考上了西南交大……

  2010年,结对对象中有7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那时杜宇伟已经是物资配送中心党支部书记,他获知农电公司前黄供电所和寨桥供电所党支部想在爱心助学方面与他们结对搞活动,杜宇伟眼睛一亮:“我可以提供资源!”

  三个党支部共同发起了“圆梦行动”,号召大家为这些优秀的学生捐款。活动共收到捐款17050元,每名大学生收到2800元的捐助后,多余的250元用于购买书籍寄给尚读初中和小学的两位小朋友。活动全程透明公开,操作方法及捐助凭证都公开展示,受到了支部成员们的信任和支持。

  “叔叔,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木耳,麻烦您千万收下。”“姐姐,我现在心里压力很大,一想到万一考不上大学,就会觉得对不起你。”……有的孩子寄来家乡特产,有的孩子来信倾吐心声,每一点点情意和真心都感动着爱心网的资助成员们。

林海雪原大舞台 夫妻护线十九载
资讯
一群有范的人(一线人物)
杜宇伟:爱心发芽结成网
李世恩:一枝一叶总关情
宜宾义务架线送电村民新居锦上添花(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