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当能源遇到互联网:让交易更自由

——访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黎明

高秀珍 张程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15日   第 24 版)

  入冬以来,伴随着全国范围内雾霾的不断持续,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防治雾霾天气,已不仅是政府在考虑的事情,也是每个公民十分关心的大事。近年来,太阳能发电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如何能充分协同融合能源和互联网两个产业,或许能为我们应对能源短缺、雾霾侵扰打开新的思路。为此,近日,针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相关问题,我们对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黎明进行了专访。

  中国能源报:为什么说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呢? 

  薛黎明:能源互联网会像近20年来消费互联网的普及一样势不可挡,虽然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发展速度会有所不同;但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只能加速或者减缓它的进度,其作为一种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德国虽未提及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但其可再生能源供电量在全国范围已占很高比例,同时积极探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能源的开放式交易。在这个交易平台既可以发电也可以买电、用电,实现网上结算,进行共享。再例如美国的CCHP计划,要求到2020年50%的新建商用建筑使用CCHP,即热电冷联产系统,达到能源自给。

  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或火力发电只有20%-30%的转换效率,其他部分会损耗掉,如果冷热电联供,最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达到70%-80%,这样我们的一次能源转化效率就得以提升,污染排放物或全国每年能源消耗单量就会大幅度降低。欧、美、日都有代表性国家正在布置一个又一个的“点”,就如同中国可在每一个社区内布点,为下一步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基础。点内的互联互动,到最后串起来就形成了整个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互联网的目标。

  中国能源报: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当下,您为什么会想到推进能源互联网呢?

  薛黎明: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发电主要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导,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荒漠地区;相反,像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密集度高、用电负荷大、环境污染相对较严重的区域,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却较低。如果能将太阳能热电联供和天然气的冷热电三联供联合循环起来,既能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总效率,又能为能源互联网的普及推广奠定区域互联基础。

  《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到,以每一个建筑物作为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设施、利用能源互联网分配能源,延伸来讲,不仅是一个建筑,而应该是每个新城镇、园区、社区,不单是能源的消耗体,也是能源的收集和创造之地。

  中国能源报:请您具体谈一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薛黎明:如同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一样,互联网是发展的技术平台,能源互联网应当有线上和线下平台,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主体。线上平台,即包括互联网、媒体、协会等线上部分;另一个是与线上对称的线下平台,即主要的产业链制造集成端(包括能源、电源基地和大电网)。

  线上与线下的完美融合,能真正的实现能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要达到这样的融合,还要对线下的体制和机制的进行改革。在最新的电改方案中提到,增量部分可以放开,即在配电和售电上放开准入资格标准(民营资本等也能参加),这就给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能源互联网一定是线下和线上同时进行,线上搭建平台,线下体制改革,最终实现能源不仅限于电力而是所有能源体的自由交易这一终极目标,从区域到地区再到全国,甚至发展到全球的互联互通。

  中国能源报:那么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前期,怎样吸引各方加入进来呢?

  薛黎明:政府主管部门、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组织的资源整合是很关键的,政府政策应跟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适时出台支持性、引导性政策,应以保障能源的安全为前提。

  如果在楼顶上安装分布式光伏,国家会给予适当补贴,所发电量电网公司会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分布式能源与分布式光伏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因为太阳能发的电量有限,自发的吸引力不太大。

  简单举个案例 :比如说小区的物业费现在很难收取,如果把空置的地下室等改造做出天然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太阳能再直接做成分布式能源,只要国家能收购其发出的多余电量,也能实现一部分经济效益,这样大家就愿意做了。

  中国能源报:对于企业本身,中海阳将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薛黎明:中海阳自2005年成立至今,近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太阳能发电领域。从去年我们开始着手推广能源互联网,这其中分布式能源的实施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光伏发电主要运用在大西北地区,事实上并未解决像京津冀这些人口密度比较集中地方的大气污染问题,光伏的能量密度太低,不能满足整个能源的需求,也无法实现高额的和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纯粹的分布式光伏一定要上升到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最终是由众多分布式能源联合起来的大网络。

  为了使能源互联网更好的落地,我们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举例来说,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产量和使用量很大,但冬天的太阳能聚光量、能量没办法超越冬天室外温度超低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的聚光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形成“反射型聚光太阳能热电联供”的产品。简单的解释,就是把太阳能的聚光从一倍扩展到10倍,效率增加,既可以供热也可以发电,计划明年向全国市场化推广。从太阳能热电联供及清洁能源(主要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入手,使其形成循环的能源供给体系。我们相信,能源互联网的突破口一定是从太阳能光伏、光热及与清洁能源的联合循环。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从国家层面应当如何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呢?

  薛黎明:从国家层面来讲,首先,应该在政策上给予能源互联网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允许各类资本、企业、技术等进入。类比近20年的消费互联网的发展,线上部分前3-5年一定是个模式的创新和迭代的过程,初创模式需根据实际运用进行更新,这样的平台才能为线下的能源调度、优化、高效使用发挥作用,所以希望国家给予这种创新机制一个平台或者鼓励措施。

  其次,是线下部分如何满足与线上的对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步骤、分阶段的把能源管理和电力的调度、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等环节在3-5年或6-10年内逐步市场化、互联互通,打破垄断。让每个园区、社区、建筑物甚至每个家庭都能参与到能源的使用、消耗以及收集和创造中去,这样才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高效运转。

  第三,是舆论宣导。比如能源互联网每年的会议可以由民间组织牵头发起,国家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做一些方向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业界详细了解政府政策,还可以使政府听到市场的声音,以便更好地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资讯
阳光电源500KW储能变流器成功应用于高原微电网示范工程
当能源遇到互联网:让交易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