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善于钻研,多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他发起“一元钱计划”爱心公益活动,至今共收到捐款33万余元,帮助各族困难群众达700余人次;他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
他用实际行动在天山脚下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赞歌,他就是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网新疆博尔塔拉供电公司电力一次检修班班长、32岁的维吾尔族青年——艾沙江·尼扎木丁。
工作艰苦不忘创新
2005年从新疆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艾沙江便成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电业局的一名变电维修工。
作为电力检修工,艰苦是他工作中面临的常态。今年4月22日,新疆遭遇6年来同期最强寒潮入侵,艾比湖湿地最大风力达到13级,当得到乌乡变电站出现线路跳闸的报告后,作为检修班班长,他带着同事从夜里11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5点。上午10点,眼里布满了红血丝的艾沙江准时到达了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线路恢复情况。
在一线工作,艾沙江经常被各种小工具困扰。由于他从小喜欢拆卸家用小电器,所以在工作中不忘利用所学,积极实践,从而完成多项发明创新。
艾沙江制作的插座、闸刀及空开均可通用的多功能插头,解决了检修人员的“小烦恼”;检修组合工具车集合了检修中所需的全部工具,方便人员取用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压试验辅助挂钩,减少了人员上下攀爬,试验过程更加安全稳定。
为此,公司专门为他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当谈到自己的这些小发明时,艾沙江说:“你赋予青春什么,他便回报你什么”。
据了解,在艾沙江的发明中,已有3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安全工器具专用试验架》还获得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
坚持公益显爱心
而工作之余,艾沙江作为“一元钱计划”的发起人在当地广为传颂。
谈到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艾沙江告诉记者,小时候看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母亲常年帮助贫困学生,这对他的影响很大。直到现在,这些往事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
2005年9月,刚刚参加工作一个多月的艾沙江领到了他人生的中的第一份工资。这时,他来到自己的母校——五师民族中学,告诉在此任教的一名高中同学想资助几名生活困难的学生。
一周后,让艾沙江意想不到的是,一份全校23名贫困学生的名单摆到了他的面前。
“当时就算我倾尽自己的全月工资,也仅够帮助2名特困学生交纳学费。”回忆当初的情景,艾沙江说。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这让艾沙江一时不知所措。一次偶然的机会,艾沙江在电视里看到的一项公益活动触发了他的灵感。“如果每个人每天捐1元,一个月捐30元,一年捐360元,那么就有足够的资金帮助贫困学生了。”艾沙江说。
于是,那一刻开展“一元钱计划”爱心公益活动的念头便产生了。
2006年3月4日,艾沙江再一次来到五师民族中学,将募集来的第一笔1244元善款交到了23位贫困学生的手中。
同一天,艾沙江在中国农业银行注册了一个公益账号,“一元钱计划”爱心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2008年,艾沙江还注册了爱心公益网站,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公益的行列。但是,伴随鲜花之外的还有冷嘲热讽,“骗子”“作秀”这样的称呼不时传入他的耳中。
面对质疑,艾沙江并没有气馁,而是用具体行动回击了质疑。他坚持利用周末时间了解贫困生情况、记录开支、汇款。同时,每年艾沙江都会定时将每一笔公益资金使用情况的票据和照片公布到互联网上,接受社会监督。
维护民族团结促和谐
如今,艾沙江的“一元钱计划”已成为当地知名的公益活动。与此同时,他为加深民族感情、促进班组和谐所付出的努力,也受到了同事们的称赞。
除了组织单位青年员工积极学习双语,并自2009年起,每年维吾尔族传统节日——“肉孜节”,他都会邀请家在内地的新同事到家中做客。“我想让他们亲身感受、体验维吾尔民族的淳朴民风和热情好客,品尝令人流连忘返的新疆美食。”艾沙江说。
“在艾沙江那里收获的不仅仅是可口的美食,还有少数民族同胞的真情,在新疆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充满了温情和友爱。”曾在2011年到艾沙江家过肉孜节的汉族青年员工刘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触颇深。
今年5月,艾沙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艾沙江是我们身边的榜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应该在榜样的力量中开展起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刘劲松在了解到艾沙江的事迹和工作情况后说。
但艾沙江认为自己的责任又大了些。现在,艾沙江的公益计划也更加清晰了起来。目前他正在和当地民政部门联系,办理民间社团资质,申请设立“一元钱计划”爱心协会,使爱心活动更加合法化。
“我希望协会成立之后,在博州团委注册成立志愿者团队,创办爱心超市,设立奖学金,成为新疆青年组织会员,让更多的人放心的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对于未来如何开展公益事业,艾沙江说。
“艾沙江不仅坚持公益,帮助了不同民族的很多特困家庭和学生,而且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中涌现的一个典型事例。”该公司工会主席李通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