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四角泉村真的有了“泉水”(一线故事)

■本报特约撰稿 葛绪磊 本报资深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1月10日   第 28 版)

  山东省沂水县何家后崖、麻椒峪子、后坪、田坡、老猫窝分布在山坳、山头和山腰的五个自然村,组成了一个行政村——四角泉。尽管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村名,但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来说,更多的是苦涩的含义。期待泉水能够长流不断,成为村民们的美好愿望,就连给孩子起名时,“雨”、“江”、“河”等与“水”有关的字眼被使用率极高。

  “家家靠天吃饭、户户靠窖喝水”

  缺水!这个地处蒙山腹地的山村极度缺水,却又不贫困。因为当地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一种近年来价格屡创新高的调味品——生姜,因此山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祖辈住这里,尽管吃水用水是大问题,但是每年的生姜收入都很可观。要是搬出去住,上哪里去找收入这么好的工作啊。”四角泉村村委委员李城松表示。

  据介绍,90年代有矿产勘测人员来这里勘测,曾经帮村民们测过海拔。按照当时的结论,村民们居住地的最高海拔有420多米,最低的有260米。高海拔直接导致了水源的匮乏。在四角泉村,只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池塘,靠下雨时积攒雨水。

  气压动力式水井更是不用考虑,近200米的深度决定了所有要靠气压动力的“压水井”取水的方式都成为美梦一场,而以电能为动力的潜水泵(电机)却因为220伏低压裸铝线的输电能力不足而无法使用。于是,“哪年下的雨多,哪年收成就好”、“家家靠天吃饭、户户靠窖喝水”成为四角泉村村民曾经真实生活的写照。

  在四角泉村村民们看来,“居民生活用电”的概念,“光明”尚在其次,而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更为重要。简言之,在四角泉,只有能带的动潜水泵(电机),能抽的出井里的水,那才能叫“好电”。

  四角泉迎来“甜水的日子”

  “当时我们把情况一汇报,就决定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四角泉村的现状!”沂水县供电公司院东头供电所所长孙金栋表示。

  从山下到四角泉村有路,但全是盘山路。“咱线路不能盘山绕啊!”孙金栋说。2013年腊月,院东头供电所的员工们从山下到山上,32根12米电线杆,全靠肩扛人抬运上山架好。改造完成后,这条线径为70平方毫米的绝缘导线,长度为1.86千米的10千伏线路被命名为“老猫窝支线”。

  由于历史原因,四角泉村附近的山上几乎没有了大树,有的只是近年来新栽种的速生杨。在两个山头上,2台相同的30千伏安单相变压器遥遥相望,自从这两台变压器正式“上岗”后,四角泉村也迎来了“甜水的日子”。通上电以后,村民们首先做的不是添置新家电,而是打水井。

  优质的电能给四角泉村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收益更为明显。在今年百年一遇的大旱里,四角泉村几十年没干过的池塘见了底,村口的几棵大树也都旱死了,但就是因为靠电机可以抽出地下水,生姜的产量不降反升。

  “这几年就是发了生姜财。生姜就是需要‘大肥大水’,今年电机能抽出水了,从种上就没断过水,产量比往年平均上升了1倍以上。今年生姜价格又好,村里户均收入至少能到7万块,多的能到30来万!”村民李茂泉说。

  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真诚地说:“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喝了20多年的水窖水了。结婚后我就想,要是喝不上‘甜水’,我就不要孩子,实在是不愿让孩子再像我们一样喝这水窖水。现在好了,谢谢你们,是你们的电,让我的孩子喝上了‘甜水’。” 

“三为”人生有大美
四角泉村真的有了“泉水”(一线故事)
齐福宝:随风儿走遍科右中旗的角落
关注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