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页岩气第一轮招标区块已历时三年,国土资源部近日已对其勘探进展情况做出明确处理。第二轮招标定下的三年勘探期现已过半,尽管多数企业以各种方式开展勘探,但总体进展与期待有差距。
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多重问题和挑战,但对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来说,准确理解页岩气概念是重要的一环。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与常规油气不同,部分企业对页岩气概念认识不清,出现了勘探开发速成论、悲观论和教条论。
悲观论者把页岩气的普遍地质特点当成当地页岩气资源缺点,把页岩气分布特征当成了勘探开发困难和不利因素。有的企业简单直井勘探,开始有较大气量喷出,后来快速减少。原因可能是仅产出了较大尺度裂缝气,没够着真正的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不同,页岩气赋存在纳米级微细空间中,以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的形式存在,如果压裂到位,游离气和吸附气会陆续稳定产出,不会快速衰减。
也有企业因为区块内地质构造变化,对页岩气勘探产生过度的畏难情绪,甚至认为地下的页岩气藏已被破坏,页岩气早已散失。实际上,地质构造变化对页岩气的影响不像常规气那样敏感和苛刻,如果在区域范围,有断层和褶皱发育,致使地层产状发生变化,这仅会使施工变得较复杂,而页岩气仍会存在。
人们应该根据泥页岩地层产状变化的特点去研发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尤其在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南方海相地层,对页岩气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人们过度看重地质构造条件,认为这些地区太“难搞”。
速成论则只看到了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分布广等显而易见的方面,没有认识页岩气微观上的赋存与聚集特点,不清楚页岩地层钻井和造缝技术的复杂性。由于认识不清,企业仍在试图寻找良好的单独储层,并对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和页岩压裂产生畏难情绪。实际上页岩气藏并没有单独的储层,更没有孔隙度和渗透率高的泥页岩储层。泥页岩本身就具有低孔低渗特点,正由于此特点,生成的页岩气才能长时间储存在页岩中。
教条论是不清楚页岩气概念的普遍性与区块地质特殊性的关系,不认真分析区内的泥页岩特征,照搬别的技术和经验,效果必定不好。
常有人谈论页岩气的“生、储、盖、圈与保”等条件。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的生成层、储层,甚至盖层是一体的,页岩气藏没有明显的物理界限,页岩气勘探寻找的是富含气的泥页岩地层,围绕泥页岩空间开展工作,不是找构造圈闭,不必找生、储、盖组合匹配。应以含气泥页岩的“体和量”为要点开展工作。
有企业仍然在找好的盖层,而页岩气气藏并不一定需要单独的盖层,泥页岩地层本身就是盖层。广义上讲,富含气泥页岩层段的上覆地层都是盖层。对盖层的厚度也不必强求统一数字。美国有的页岩气藏上覆地层也仅为500至600余米,无意发现的最早最简单的一口页岩气井仅几十米深,产出的气供当地居民用了很长时间。
出现上述三种观点,都是由于对页岩气的概念缺乏准确理解,只是片面了解部分内容。现在人们普遍关注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的装备和工具等硬件设备,而对科技和工艺等软件重视不够。实际上,国内外勘探开发效果良好的产区,都是在发展装备的基础上进行科技攻关,例如岩石力学、应力场分析和裂缝监测研究。这是由于页岩气赋存的泥页岩地层的力学性质既有弹性也有塑料,粘土层状矿物更增加了地层的各项异性。不应单纯追求地层中脆性矿物的含量高,这会影响有机质和气体的含量。
还有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是,对页岩气与砂岩致密气和灰岩裂缝气的联系及区别还存有模糊。三者的地质概念不同,调查评价及勘探开发需要不同的技术方法,国家管理也不一样。在一个地区可以综合调查评价这三种资源,但企业取得勘探权的管理以及补贴政策,对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践越多,就越接近对页岩气概念的全面准确理解,也就会掌握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理论与技术。
(作者系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资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