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添活力

兖矿集团品牌劳模工作室已初具规模,获得5项国家专利

本报记者 张兴旺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1月03日   第 21 版)

  编者按

  当前,人才培养不完善、创新体系不完备、团队建设不完整,已成为困扰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但兖矿集团通过多年的努力,以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为引领,不仅提升了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而且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拥有1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办公、培训和试验设施一应俱全,并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供16名技术人员使用,这是兖矿集团的“潘兴波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潘兴波之所以能够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得益于兖矿集团2011年为调动一线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开始以劳模、技能大师个人为名命名工作室这项新措施。

  与潘兴波一样,该公司其他13名劳模(技能大师)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其中高兴亮劳模创新工作室、潘兴波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更是被中国能源化学工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这些工作室俨然成为该公司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企业转型靠人才

  当前,煤炭行业正处在度危求进的关键时期,企业正在寻找培养技能人才,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而劳模和技能大师在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兖矿集团副总经理张贤友看来,“产业转型升级前提是人才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素质关键是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于是,2011年该公司试图通过推行技能大师带徒制度,培养一批具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扶持一批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在这样的背景下,“潘兴波工作室”、“王维福工作室”、“高兴亮工作室”、“王力生工作室”四个不同专业的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于当年12月16日应运而生。

  作为瓦斯检查技术工人,曾多次在全国、山东省、公司岗位技能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的潘兴波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潘兴波一开始却并没有想到自己能拥有高档、现代化的工作室。

  自从有了工作室后,潘兴波制定了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学习交流、技能鉴定等六项机制,采取专业技术培训、绝活交流、技能展示、岗位练兵比武等形式开展全员技术培训,并让工作室成员包班组、盯岗位,通过严考核、重嘉奖,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在培训工作中,潘兴波严肃而坚决的执行工作室“传帮带”的规章。“瓦斯检查是煤矿的特殊工种之一,如果有一名瓦斯检查工技术不过关,都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潘兴波严肃地说,“‘专业补短、技术补缺、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第一要求。”

  “大师工作室”传承使命

  “潘兴波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共“传帮带”培训职工200余人次,培养出公司优秀技能人才5人、矿优秀技能人才7人、技师9人、高级工16人。

  除了“潘兴波技能大师工作室”,“王维福技能大师工作室”更是有8名徒弟获得高级工等级证书,3人获得技师等级证书,综采队青年职工刘士平多次在公司技术比武中获奖,被评为该公司首届“十大杰出技工”,职工李洪启也荣获该公司劳动模范。

  技能大师工作室取得这样的成绩,王维福认为得益于工作室的每个成员把传承自己的技术技艺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使命。“个人的技能水平再高,如果紧捂着传承不下去,对企业和自己的价值只是零。”王维福说。

  “每人选定2-4名青年职工,签订师徒合同。”王维福告诉记者如何进行传帮带,“大家针对徒弟们的素质现状,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毫无保留地指导他们参加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岗位练兵等活动,使徒弟们放心大胆的在实践中学到了技能。”

  在工作室的运作中,除了各工作室所在基层单位提供资金支持,该公司每年对每个由集团公司命名的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补助资金5至10万元,用于培训、设施、设备购置及技能交流推广等。

  随着该公司一系列深化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举措的实施,崇尚劳模、关心人才、尊重劳动的氛围更加浓厚,也助推了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发展壮大。此后,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在该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传帮带”需建更多平台

  如今,该公司已建立和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品牌”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如兴隆庄矿的高兴亮、王力生,鲍店矿的王维福、李洪启,济三矿的张磊、边震等。

  据了解,目前,仅王维福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和小改小革26项,张磊工作室获得国家专利成果5项,为矿井每年节约费用达600万元。潘兴波工作室破解安全技术难题23项,每年节支降耗500多万元。

  为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室,该公司于2014年4月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意见》,计划从2014 年开始,每年在公司创建5-8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到2016 年,建成25-30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

  兖矿集团工会主席顾士胜认为,要充分发挥工作室服务生产、服务一线的重要职能,真正让核心技术在生产组织中凸显关键作用。

  “通过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传承机制,推行技能大师带徒制度,培养了一批具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也扶持了一批能够继承传统技艺的行家里手。”顾士胜说。

“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添活力
人才是保增长保效益的生力军(短评)
资讯
“自主管理”让安全文化落地(能源安全文化巡礼)
《家园》(艺苑风采)
电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