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别凡 通讯员弋永杰报道:近日,记者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获悉,前三季度,该集团公司生产商品煤1569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12万吨,销售收入完成198.3亿元,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突然终结,给许多煤炭企业当头一棒。淄矿集团为何与众不同,风景独好?“我们紧紧把握内涵提升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走稳健经营之路,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淄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孙中辉介绍,该集团建立起的以“轻资产、精用工、市场化、均量高”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发展模式”是其逆势发展的秘密所在。
“内涵式发展”是淄矿集团从生死考验中感悟出来的。“九五”时期,淄矿集团濒临破产,经过集资建设济北得以起死回生。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淄矿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期间,并没有盲目铺摊子,而是保持着一惯的严谨和务实,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以防风险为前提,实施了优化型、升级型、调整型、收缩型4个方面的投资,提高了投资的质量和效率。
淄矿集团在实施产区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将资金瞄准优势项目,予以大力扶持。在控股上市公司新华医疗后,积极支持其利用融资平台加快轻资产规模扩张。目前,新华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制药装备系列整体解决方案、放射诊疗整体解决方案的产量、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国第一。其经济总量已由淄矿集团收购之初的8.86亿元增长到40亿元,连续4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员的支撑。但淄矿集团也饱尝过用人多、效率低、包袱重的苦楚。“我们将控制人员总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行‘精用工’人力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实施装备换人、管理换人、技术换人、机制换人,最大限度提高人均创利能力。”孙中辉介绍,矿井人工成本在吨煤综合成本中的占比居首位,用好考核指挥棒,明确“人均”导向,为企业积累了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资本。按照“一矿、一面、一千万吨、一千人”的“四个一”目标建设的巴彦高勒煤矿,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对矿井进行机构设置,比原方案减少机构11个,定员仅为833人。
在人员少的情况下,淄矿集团如何支撑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把内部市场化管理,作为提高职工市场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抓手,从源头上破解企业管理的瓶颈和难题,使人人成为经营者,将岗位视为利润源。”孙中辉说。该集团在完善价格体系和计量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后勤保障“三线”格局以及矿井(单位)、“三线”、区队(车间)、班组、个人“五级”管理的“三线五级”市场化管理机制。目前,他们已初步核定了工资、电费、材料3个主要单元的12万多个单价,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同时,编制了《矿井内部市场化运营管理手册》,对内部市场体系、要素和平台进行了规范理顺,建立了月调度、季验收、年考核的内部市场化长效管理机制,以“无形之手”激活了“潜在之利”。前三季度,该集团依靠降本实现增收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