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

爆破队长陈远春(最美央企人系列报道)

特约通讯员 禹宗贵 邢雯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9月15日   第 32 版)

  陈远春

  8月下旬,国务院国资委和央视科教频道合作进行拍摄的“一线工人故事·十大危险职业”专题片在新疆开拍。其中《爆破队长》主人公正是葛洲坝集团易普力新疆爆破公司准东分公司爆破队长陈远春。这位爆破行家,在多项重大工程爆破中以专业的技术水平书写了高危职业的传奇。

  一身红黄相间的工作服,一顶橙色安全帽,一面猎猎作响的信号旗,空旷辽阔的新疆大地,夕阳下一道巍峨的剪影,一声撼动大地的巨响,滚滚翻起的道道土石大浪。这看似极具电影大片的场景,见证了陈远春在爆破行业20来年摸爬滚打的艰辛。“爆破队长”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个沉甸甸的神圣称号,20年的爆破生涯在他脸上写下了太多故事。

  从1994年5月开始在三峡工程从事爆破作业至今,陈远春已经在爆破领域干了20个春秋。在三峡,他为了提高自己在爆破上的理论与实践修养,每天坚持天亮前起床,在工地一呆就是一天;晚上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师”,将一天的爆破工序研究透彻。靠着刻苦和勤奋,陈远春很快成长为一名爆破骨干,2006年率爆破队承担了被誉为“惊天第一爆”的三峡三期RCC围堰爆破拆除工程的主要爆破任务。短短6天,陈远春率领团队把近400吨炸药和填塞材料装进了近2000个爆破孔,同时设置数码雷管、梳理引线、联接网络。在超出体能极限的工作中,他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当惊天的爆破声响起,围堰被干净利落地爆破干净,陈远春终于放下悬了多日的心。在三峡13年的工作经历让陈远春破茧成蝶,成为一名出色的爆破专家和职业“爆破队长”。    

  2007年,陈远春从三峡转战到四川攀枝花工地,开始了矿山地下采掘爆破工作。这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高风压注射炸药要保证不能脱节,否则将严重影响爆破质量。陈远春面临的是深达30多米的爆破孔,装药难度非常高,加上通风不畅、透水等,增加了爆破危险性。陈远春带领队员反复练习操作技巧,提升装药水平,采取严格的系统控制方法,最终凭借着精湛的技术、科学的态度,实现了完美的光面爆破效果,将围岩扰动和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最低,爆出了攀枝花地区铿锵的声音。

  “从三峡到攀枝花再到新疆这里,都20年了,自己一直在做与建设相反的事情,总是与‘破坏’打交道。”陈远春笑言。从2009年开始,陈远春就在新疆从事露天煤矿爆破作业。面对新疆广袤原野和严酷的生存条件,吞咽着满是沙尘的饭菜,他带领队友在戈壁滩头安营扎寨。多少个零下几十度的茫茫雪夜,他们在冰封的矿坑继续挑灯奋战,带领队友在新疆的广袤戈壁滩上一次次安全、优质地完成爆破作业,满面尘沙难掩其干云豪气。

  作为爆破队长,陈远春时刻将队友的安全放心上。在新疆露天煤层爆破中,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每天暴晒十五个小时以上,煤层极易产生自燃,安全隐患很大。陈远春要求对爆破孔温度逐孔检测并灌水降温,直到炮孔温度下降到安全范围,才开始装药起爆。每一茬炮后,他都坚持走在最前面,仔细查看爆破效果,指挥排险。“他是一个优秀的队长,我们都很信服他。”说起陈远春,同事们满是钦佩。

  长期分隔两地的陈远春一家,偶然也有机会相聚在美丽的赛里木湖畔,享受一下短暂的天伦之乐。可美好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作为爆破队长,他还要继续走上这个充满着危险因素的工作岗位,将家人的担忧、工友的期盼一肩担起,再现铁血汉子的担当情怀。

爆破队长陈远春(最美央企人系列报道)
文明之花遍地开(文明单位风采系列)
江苏电建一公司为青奥会“保电护航”
三年三大步 绝地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