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

电力天路不以昆仑博盛名

“十二五”期间,通过青藏联网工程,内地可向西藏送电约40亿千瓦时

本报特约撰稿 刘金星 许鹏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9月15日   第 25 版)

  国家电网公司近日透露,截至今年6月4日,青藏联网工程已累计向西藏输送电量20亿千瓦时,同时川藏联网工程正处于全面建设中,预计年底前投运。据了解,自中央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部署20年来,各部委、对口援藏各省市、中央骨干企业等,不断向纵深推进援藏工作,越来越多的援藏资金被用于公共服务领域、重大公益性项目上。在这一背景下,青藏和川藏联网这两条“电力天路”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登上历史舞台。“电力天路” 不仅联着电网,更连着民心。

  青藏联网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

  不到世界屋脊上走走,你不会知道青藏联网这条“电力天路”之难: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线路超过900千米,最低气温达零下45℃以下,含氧量不到内地的40%,工程沿线大都处于低气压、缺氧、高寒、大风、强辐射等区域……在生命禁区,3万多名参建人员带着责任与激情、智慧与毅力,以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对青藏人民的深厚感情,挑战了沿线海拔最高、施工冻土区最长两个“世界之最”,攻克了高原生理健康保障困难、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高寒地区冻土基础施工困难、高海拔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及设备研制复杂四大世界性难题。

  “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2011年12月9日,越昆仑过雪山的青藏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这一在世界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和多年缺电的历史,同时我国内地电网也实现全面互联。

  西藏自治区原主席白玛赤林说:“国家电网公司想青藏人民之所想,急青藏人民之所急。”青藏联网工程使西藏电力事业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是一条“生命线、保障线”。时任青海省省长的骆惠宁说:“青藏联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密切了青藏两省区的合作。”

  截至今年6月4日,青藏联网工程已累计向西藏输送电量20亿千瓦时,从新疆输入电量50亿千瓦时,向青海东部地区输送光伏等新能源电量7亿千瓦时。据测算,“十二五”期间,通过青藏联网工程,内地可向西藏送电约40亿千瓦时,折合节约标准煤1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5万吨,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的缺电问题,更加有力地支撑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和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电力保障。

  川藏联网将结束昌都孤网运行历史

  今年3月18日,国网公司川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国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宣布工程开工,标志着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西藏自治区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建。

  该工程途经四川甘孜州和西藏昌都地区,将建设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500千伏线路1009千米、220千伏线路512千米,动态投资约66.3亿元。川藏联网工程建成后将结束昌都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昌都地区近50万人的用电问题,并满足当地水电开发外送的需要。

  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表示,川藏联网工程开工,是一件载入藏区电网发展史的大事、好事。这条跨越川藏雪域高原、造福藏区人民的“电力天路”,将为川藏两地藏区送去光明和温暖、注入不竭的动力与活力,对四川、西藏两地藏区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江”断裂带,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地区,工程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气候条件极其恶劣……面对川藏联网工程的挑战,1.4万名电网员工并没有胆怯,而是笑对困境、迎难而上,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电网建设大会战,以保证该工程能在年底前按计划投运。

迎峰主动抢修
度夏波澜不惊(评论)
电力天路不以昆仑博盛名
永康迎峰度夏
打出“组合拳”(迎峰度夏进行时)
金湖供电农网升级解决肠梗阻问题(图片新闻)
山东供电以奥运水平保省运会
配网自动化建设抵御呼伦贝尔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