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8月18日 星期一

中南院川藏线上挥豪情

■本报记者 王静 特约通讯员 徐彬 沈聪 谢珺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8月18日   第 30 版)

  在川藏联网工程所在地,在那奇险瑰丽的高原上,奋战着一批中南院的战士。他们背着沉重的仪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豪情尽情挥洒。

  中南院承担了川藏联网工程荣周乡-昌都变电站500千伏线路勘测设计工作,施工图阶段路径长度为138.247千米(单回),线路沿线海拔3200-4200米,地貌以高山峻岭为主,设计和施工难度极大,人员交通、物资运输困难,严重的高原反应考验着参建人员。

  为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中南院在线路终勘现场开展以“建功立业”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号召大家“比安全生产、比工程质量、比文明建设、比按时完成任务、比团结协作、比后勤保障和综合管理工作”。在活动感召下,大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工期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实现了勘测设计产品合格率100%,产品优良率95%的质量目标和安全生产零事故。

  中南院在工程建设中积极进行科技创新,运用了先进的GPS、免棱镜全站仪,提高了测量精度与质量,加快了外业速度;首次在藏区500千伏线路上采用复合绝缘子,提高了免维护能力,降低了施工难度与工程造价;采用长寿命、免维护金具,提高了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西藏山岭险峻,攀爬相对高差500米甚至1000米的山是常有的事。在这里,缺氧导致的胸闷、头晕等症状时刻伴随左右。要到达塔位,大家需要徒步几公里,一边是陡峭山壁,一边是湍急的澜沧江,走路必须十分小心,经常是走一步滑半步,一脚踩在松动的石头上,人就摔个跟头。山上岩石风化严重,低矮的灌木长满了尖刺,大家的手往往被划出很多血口子。

  西藏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幻无常。早上8点出工时,寒冷异常。中午太阳炙烤大地,强烈的紫外线让现场人员被晒得脱皮和起疹,身上也被汗水浸湿。下午4点左右又会冷不丁地下起阵雨,此时,身上的汗水加雨水在狂风的吹袭下又会让人阵阵寒颤。

  川藏联网工程是艰难的,现场条件是艰苦的,但方法总比困难多。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分享快乐,现场每个人都不断突破自己,拿出最大的努力,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书写着中南院的辉煌。

西南院川藏联网绘蓝图
洛斯达
科技信息精护航
西北院川藏线再立新功
中南院川藏线上挥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