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常州供电架起渔民“生命线”

本报特约撰稿 奚青兰 汪军生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8月11日   第 27 版)

  7月30日一大早,家住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渔民陆大爷推开家门,一抬头就望见一排排崭新的电线杆,不禁笑了起来:“今年夏天终于可以放心喽。”简单的“放心”二字,却是电力工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绞尽脑汁想办法,战胜高温、地形、施工条件等各种困难后完成的工程。 

  难——施工方案费思量

  武进区前黄镇的水产养殖基地在常州比较有名,有着西太湖近8500亩水域。但养殖户们还是有所担心——夏季来临,温度升高将导致湖水含氧量骤减,增氧泵等设备开始使用,用电问题便随之而来。

  “附近只有一台不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容量根本不够。”负责该工程的常州供电公司输配电工程队工作负责人沈奇伟介绍,“镇政府很着急,今年终于凑到资金,就赶紧把这个业扩工程给弄起来。”

  当时已是6月中旬,工程迫在眉睫,电力工人们立即开始了前期查勘。沈奇伟来到现场一看,就变成了苦瓜脸。“这可怎么整啊?到处都是水,能够架设电杆的地方就只有这么一条窄窄的湖堤。”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宽度,大概是七八十公分的样子,“而且被湖水冲刷的堤岸,土质也较为疏松,沉降方面得着重考虑。”

  另一个难题便是电杆运输。“工程车开不进来,大家商量后,决定用船运电杆、船用吊机的方式进行电杆的运输和吊立。”沈奇伟介绍。

  苦——攻坚克难显本色

  说是船运,操作起来可不简单。窄窄的水面只能容两艘船并行通过,水深大概只有1米。沈奇伟介绍了刚开始运杆的过程——船上装了四根电杆,开到半路搁浅了,实在没办法,只能让另外两艘交替运送的船过来对这两艘“拖行”一段路,“驶入正轨”后,才来到目的地。船上的马达“吭、吭、吭”一阵发力轰鸣,粗壮的吊臂轻轻地拎起电杆,小心翼翼地移向事先挖好的杆洞。差不多落进去了,工人们便拥上去,填土、夯实、调整垂直度、上杆、卸吊,一气呵成。

  缩在配电房里逮空休息的时候,沈奇伟就跟大家打趣:“你说这水里的鱼会不会怨我们呀?每天把水搅的浑浑的,缺氧不说,船往下一压,它们的‘别墅区’都变成了‘小高层’。”旁边的工人笑呵呵的回答:“那有啥?长痛不如短痛,等咱们这工程完了,增氧泵使用不愁电了,它们也就再也不会缺氧啦!”或许,这就是属于电力工人们独有的苦中作乐的心态吧。

  乐——今夏用电不再愁

  7月25日,随着负责人沈奇伟的一声令下,放线工人开始工作。几个身手矫健的小伙子套上脚扣,如履平地,“噌、噌”就上了杆。地面组装的、线盘放线的工人们各就各位,根根银线飞快地向湖心奔去。没几天,所有导线都安装到位,验收、报竣工、通电……结束了奋斗的工程队员们长长了舒了口气,露出开心的笑容。

  “现在有4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24户养殖户用电,怎么用都是绰绰有余啦!”沈奇伟嘿嘿笑着介绍,“约2.5公里的线路用的都是钢芯铝绞线,防雷击的哦。你不知道,这边空旷的地区最会引雷了。我们安排的配变布置很均匀,保证每户人家的供电半径均不会出现‘低电压’的问题。”     

资讯
绍兴供电念好服务“山海经”
“电力哥” 潘泽旭(一线人物)
优化电网 服务生态湖区建设(图片新闻)
常州供电架起渔民“生命线”
督察辟蹊径 落地有响声
绥滨县电业局推进农村供电智能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