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8月04日 星期一

人人脚下有成才路

——江苏常州供电公司倾力培养人才纪实

本报特约撰稿 奚青兰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8月04日   第 27 版)

  日前,记者从江苏常州供电公司获悉,2014年,该公司岗位变动方面最为轰动的事,便是前段时间进行的一次中层管理岗位公开竞聘,60名员工角逐8个中层管理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对于此次竞聘,该公司委托了外部专家团队进行笔试、面试,全程公开透明。其中团委书记一职由86年出生的带电作业工人张永生荣任,这如巨石投河般在全公司青年员工中激起了一片涟漪。

  “这让我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机会来临时就意味着成功在招手。”任职后的张永生感慨道,“虽然起初的目标是成为带电作业专家,但‘另辟蹊径’未见得不是好事。”

  人才培养是“一把手”工程

  一直以来,注重人才的培养都是常州供电公司的优良传统。“要树立人才在一线培养、人才在一线使用、人才在一线提拔、让一线留住人才的理念”,“要完善工作看业绩、岗位靠能力、收入凭贡献的机制”……这些都是该公司“一把手”在各种场合提出的号召,目的是要各级领导都能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常州供电公司对人才的重视绝不仅停留在喊“口号”上,而是落实到各项行动上:重视“岗位竞赛”,对竞赛中的拔尖人才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将其推荐到江苏省电力公司《锤炼》电子杂志封面人物,落实“政治上给荣誉”的承诺;不断加大培训投入,优化培训资源,建成龙虎培训基地6个实训室,聘请专家能手作为培训员,从硬件、软件多方面改善培训条件,提升技能人员整体素质;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则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将奖金收入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作的质与量以及工作积极性、创新性挂钩,有效激活了班组员工潜能,引导员工展现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因材施治精彩纷呈

  近几年,常州供电公司基层部门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上可以说是亮点纷呈。

  变电检修室实施了“专业融合”,积极应对大检修体系建设后部分专业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在不增员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员工内在潜力,优化人员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去年12月19日,电气试验班蒋文燕在已经取得油化技师技能等级的情况下,参加了电气试验专业技师的鉴定,并顺利获得了电气试验专业技师资格,成为该公司首位跨电气试验与油务化验两个专业的双技师复合型人才。

  输电运检室则推行“一个大学生、一个课题”的培养模式。充分鼓励大学生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勤于探索,用课题的展示方式引导、“压迫”大学生深入工作现场,积极获取实践与经验以获得工作过程中的精髓。

  营销部组织了目前在其岗位工作的2006年以来新进大学生,实施“双结对”培养工程,即大学生一对一与管理专职、中层干部进行结对。通过“双结对”加快全日制大学本科生员工的成长进程,丰富工作经历,增强管理与协调能力,提升自身认识的高度。

  人人脚下有成才路

  “行政通道并非是事业成功的唯一通道。”为打破青年员工的传统认识,充分开发职工的能力与潜力,常州供电公司早于2009年就试点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活动,邀请培训专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召开多层次的青年职业发展座谈会,引入专业的咨询公司开展职业测评,指导并要求员工撰写职业生涯规划。

  在职业路线上,常州供电公司为青年们设计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生产技能岗位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实现了从“自古华山一条路”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转变。多渠道的发展选择调动、激励了青年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及对困境的控制能力。

  “起初我很纳闷,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企业里怎样一个角色。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后,我非常清楚我要走的是生产技能路线,所以我走的每一步路,方向都很明确。”变电运维室青年王迪坦言。

  “是金子总会发光。我相信公司的用人选拔制度,我要做的是从专业上、管理上都加强自我要求。”输电员工陈小强如是说。如今的他积极参与部门的专业工作,主动从领导、专职那了解、挖掘工作的信息量和意义,为提升自己不断努力。

资讯
人人脚下有成才路
细节管理三板斧
激发大能量(一线故事)
连云港供电: 顶烈日战高温 加快改造农网(图片新闻)
嵊州:牧野农线连着丰收致富图(电力与新农村)
桐庐围绕需求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