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扎根一线的“老黄牛”

——记浙江桐乡市石门镇供电营业所营配工沈向农

本报特约撰稿 彭艳珍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7月28日   第 28 版)

  沈向农今年58岁,是浙江嘉兴桐乡市供电公司石门镇供电营业所的一名营配工。从事电力工作几十年,他踏实肯干,喜欢钻研新技术。在同事眼里,他不仅是科技发明的爱好者,也是抢修一线的“老黄牛”。

  排难题矢志不移搞发明

  前几年,沈向农身边发生了几起因修剪树枝而致伤致残的事件,这让他痛心万分。“我就想,一定要研发出一种工具,让电力人员站在地上就能安全又轻松地修剪树枝。”说起这个心愿,沈向农坚定而有力。

  2010年起,沈向农开始为这个愿望奔波。为了找到一种既锋利且受力、耐用的锯齿,他访遍国内五金生产制作加工名城。终于在2012年,他的研发工具大功告成,命名为“多功能树枝修剪器”。用上它,工人们站在地面就可以带电修剪树枝,效率提高58.3%。目前这项发明已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

  2012年8月,台风“海葵”来袭,石门供电所得益于他的发明,修剪树枝事半功倍,效果明显,所辖区域因树枝倒压而引起的线路断线仅有5处,远低于其他区域。为此,桐乡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吴智刚亲自带队,率各生产单位来到石门供电所,召开“多功能树枝修剪器”现场推进会,在各供电所推广应用。

  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大家普遍反映:“用起来费力,如果能实现电动就更好了。”为了“电动”二字,沈师傅首先来到苏州大学,向机压系的一位教授请教。有了初步设计构想后,他又找到余姚直流电器厂,向他们请教开关、电池、电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从2012年底到现在,设计稿修改了一遍又遍,他终于制作出伸缩式手动版树枝修剪器和无杆电动修剪器,但这离他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如何把伸缩式绝缘杆和电动修剪器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站在地面电动修剪树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修剪器的动力传输如何实现,远距离末端摇晃的问题怎么解决,电池的重量与大小多少合适……

  农电抢修一线的“排头兵”

  去年这个时候,石门供电营业所接到了殷家漾村果业合作社的用电申请,沈向农立即带人到田间查看地形,做好供电方案,花了4天时间完成了360米的电力线路架设,为田间微喷灌溉提供电力支撑。

  今年清明节前夕,周墅塘村养虾专业户李良洪凌晨1点多给他打来电话:“我家的虾塘突然停电了,你赶紧来看看!”电话那头的李良洪焦急万分。原来,虾塘育苗需要用电供热供氧,一旦断电超过一小时,将会导致虾苗大量死亡,给虾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沈向农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赶到了现场,排除故障,及时化解险情。

  如今的石门镇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向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要效益,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沈向农的记忆里,像这样半夜三更出去抢修已成家常便饭,他三天两头就要跟各个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打交道。

  “争取时间就是减少损失,作为扎根一线服务基层的电力抢修人员,必须第一时间排除故障恢复送电。”沈向农一直坚守着这一信念。

资讯
泰山有条电力人踢云踏风之路
七月骄阳下:
衣服湿了,又干了!(关注)
扎根一线的“老黄牛”
海岛乡镇上的光明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