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七月骄阳下:
衣服湿了,又干了!(关注)

本报特约撰稿 茹继英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7月28日   第 28 版)

  7月10日,是浙江省嵊州市“出梅”后的第四天,嵊州最高气温突破30℃。这意味着雨季结束,盛夏高温季节来临。

  从嵊州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座落在山岙里的35千伏雅璜变电站已是上午9点多。院子里,嵊州市供电公司检修班班长陈超正站在两米高的10千伏开关室门口,一边指挥吊装,一边忙着和兄弟们一起,用力扶住刚刚卸下的一台重达1200公斤的串联电抗器。

  没有叉车,没有其他工具,只能靠双手将这个“庞然大物”从开关室门口移至6、7米远处的电容器室内,艰难地用撬杆撬起电抗器……安装两台串联电抗器、两面隔离柜是检修班当天的工作任务之一。

  在安装交换机时,检修班的杨宁和庄明建遇到了困难——远动柜档板口子太小。室内光线不够好,两位小伙子干脆跑到烈日下用挫刀挫档板口子,当起了钣金工。陈超闻讯赶过来,拿过锉刀,“吱吱嘎嘎”地上手干起来。到底是班长,十来分钟后一试,锉好后的档板竟然和交换机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将近中午,地面温度已超过35℃。烈日交织着四溅的焊花,炽烤着登高梯上长衣长裤厚手套的韩军,放下手中的电焊面罩,用力测试着电缆抱箍上焊好的柱头,韩军脸上已汗如雨下。

  “检修班现在有一半以上是毕业不到五年的大学生。和大学里预期的完全不一样,在这里什么都得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还不能怕吃苦。”检修、安装、高压试验、继电保护,甚至是焊接、油漆和搬运,说起检修班员工“一岗多能”的特点和“师徒传带”的传统时,2005年浙大毕业分配到嵊州市供电公司,在基层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的陈超在为兄弟们骄傲的同时,也有一丝无奈,“工作任务重,人手不够,没办法。”

  正在建设的35千伏雅璜变电站地处偏远,检修班员工们均住市区,每次往返,花在路上的时间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为加快施工进度,从6月初进场施工以来,大伙都自觉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尽量吃住在工地,实在家中有事,次日一大早就匆匆赶回。陈超这一个多月以来,已有20天没回过家了,五岁的女儿想爸爸了,也只能在晚上打个电话安慰她一下。

  中午11点45分,检修班暂时收工吃午饭。屁股一沾椅子,双脚就忍不住想脱离那双闷热的绝缘鞋,看到同行的笔者,怕脱下的鞋太臭太熏人,几名员工刚解开鞋带,又不好意思地重新系上了。也没啥讲究的,很快,员工们各自捧着碗挟了菜,或蹲、或坐、或站地大口吃了起来。

  午饭简单匆促,稍事休息后,员工们便返回变电所。夏季用电高峰将至,雅璜变电所的建成投运直接关系到嵊州市通源乡、雅璜乡、竹溪乡和王院乡等4个山区乡镇的供电可靠性,时间紧迫,他们每一分钟工作都十分重要和宝贵。

  工作服干了,又湿了;师傅们老了,小伙们却成长起来。检修班的故事,在七月的阳光下,在汗水和青春的演绎中,不断继续。

资讯
泰山有条电力人踢云踏风之路
七月骄阳下:
衣服湿了,又干了!(关注)
扎根一线的“老黄牛”
海岛乡镇上的光明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