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厦门220千伏海底隧道电缆投运

为国内最长、断面结构最大的海底电力通道

林欢情 陈舒平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7月28日   第 17 版)

  7月21日13时22分,由福建厦门供电公司建设管理、福建送变电公司承建的福建厦门220千伏海底隧道电缆工程顺利竣工,启动送电。该工程为目前国内距离最长、断面结构最大的海底电力通道,是国内首例采用上下层正倒三角形排列、玻璃钢支架固定的电缆输电线路,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个借助海底隧道敷设220千伏电缆的工程,输送容量990兆伏安,是福建厦门电力进岛输送容量最大、最重要的主干道。

  连日来,福建省持续高温不退,厦门岛内用电急剧攀升,用电负荷再创新高,原三个通道无法满足厦门岛内供电需求。7月4日厦门岛内启动Ⅳ级有序停电方案和岛内Ⅲ级有序用电方案,岛内用电告急。

  为了确保厦门220千伏电力进岛第四通道工程及时建成投运,自入夏以来,福建送变电公司工人们从未停下手中的工作,昼夜施工,忙碌着电缆敷设、接头搭接、耐压试验、参数调试等作业。无论在滚烫的地面,还是在密不透风的70多米深海底,都能看到工人们在高温下的忙碌身影,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地表最高温度曾高达60℃,平均每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最苦就是在变电站户外全程实时监测耐压试验作业,调试员需紧盯着仪表数据,一刻都不能离开,常常一站就是8个小时,人都虚脱了。”施工负责人陈章山说,工人们衣服湿透了又被太阳烤干,干完了又被汗水打湿,反反复复。

  项目经理王容华介绍,12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压缩在5天时间内完成,我们只有日夜加班加点。为避免中暑,工地专门为工人们准备了绿豆汤、西瓜、矿泉水等消暑用品,现场一辆应急车沿线不停来回巡视,预防不测。工地上300多名工人每天早上5点准时开工,中午最热时段也不停工,冒着高温坚持作业,以尽快完成工程并投产送电。

  据了解,该工程的海底电缆全部敷设在翔安海底隧道的服务隧道内。借助隧道,工程大幅减少了常规海底电缆敷设所涉及的复杂的海域施工作业以及大量的破路开挖等工作量,同时其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工程投运后,大大缓解厦门岛内入夏以来用电紧张的状况,为促进厦门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保障和电网稳定性。

  据悉,目前厦门电网共有三个220千伏输电通道向厦门岛供电,每个通道均为双回路。其中,第一个通道采用海底电缆的供电方式,第二个和第三个通道采用的是跨海架空线路。此次由福建送变电公司承建的第四个通道,起自厦门燃气电厂,经翔安海底隧道,止于岛内220千伏湖边变电站,新建线路全长约13.397千米,其中敷设在海底隧道的电缆有6.048千米,实现跨海送电。

辽宁推广电能替代能源消费理念
资讯
关注
浙江金华用电
负荷创今年新高(图片新闻)
冀北电力开拓优质服务新思路
厦门220千伏海底隧道电缆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