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7月21日 星期一

“多项世界第一”的科技支撑

——记南网科研院参与溪洛渡直流工程建设

吕悦静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7月21日   第 16 版)

  6月25日,世界最大容量、输电距离最长的±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工程——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溪洛渡直流工程)双回四极全面建成并投运。该工程的完成,离不开默默奉献在工作岗位上的南方科研院的科研攻关者们。

  创新科研,力克工程难题

  全程参与科研攻关的南网科研院技术专家邱伟表示:“单回变双回,运行方式从20多种增加到100多种,需要大量的计算与实验。仅交流滤波器设计的前期计算,就花了近3个月。而针对于每个环节上的上百张表,都要进行上百次计算。一旦出错,就得重头再来。”

  邱伟所说的交流滤波器设计,是同塔双回直流工程成套设计的一个创新点,关系到整套技术方案的成败。2010年底,正值广州亚运前后,科研攻坚处于关键节点,邱伟与同事离开广州,到外地集中解决交流滤波器设计等技术问题。尽管艰难,但工程的建成仍让他颇为自豪。

  溪洛渡直流工程的顺利投运,每一个参与单位都有贡献,但对于南网科研院来说,边搞科研边实践,正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条件再艰难也要干

  牛寨换流站作为溪洛渡直流工程线路上的关键阵地之一,绵绵不尽的交流电要在这个换流站转换成直流,然后经过长途跋涉输送至广东。可谓咽喉要道。

  2013年8月19日,一支强大的调试团队迅速组建,奔赴牛寨换流站调试现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调试工作。 10月13日,牛从甲极2提前实现向广州送电,标志着溪洛渡直流输电工程进入新的阶段。

  为了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调试组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调试工作组从8月就开始了50余天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前期收到调试任务时,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到三天,再加上现阶段的牛寨换流站系统非常薄弱,调压很困难,给调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调试组组长李书勇说。

  现场如战场,稳扎稳打

  “换流变出现故障!”离预计工期还有一个月,从化从西换流站传来一个忧讯。接到消息后,南网科研院驻从西换流站现场调试总指挥王向朋立即调整调试计划,优先安排与换流变没有关系的调试项目,要求工作人员24小时“两班倒”。

  “我们启动红色预警报,各部门工作组也积极有效配合,使得需11天的抢修工程,用时6天就完成。”

  “冲刺的最后一天,大概凌晨1点左右,当电脑屏幕上显示电量不断上升,超过600万千瓦时,我们全体同事如释重负,有的还激动的喊出:终于把‘硬骨头’啃下来了。”为了避免这种突发状况发生,据王向朋介绍,现场的调试人员夜间休息时,几乎都处在半醒状态。

资讯
智能电网将引发中美投资热潮
一线传真
莱芜供电:班组大讲堂促培训(图片新闻)
“电骡子”下山进城 架起用户“连心桥”(供电·服务品牌建设巡礼)
“多项世界第一”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