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7月14日 星期一

“高端”平台开发人才“富矿”

本报记者 李文华 通讯员 顾波 张慧明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7月14日   第 28 版)

  辽宁鞍山供电公司员工加入职工经济创新俱乐部后,相互交流、探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唐慧宝/摄

  7月8日,“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辽宁鞍山供电公司“胡绍刚工作室”内,变电运维专业220千伏宁远变电站员工赵辉正在与同事们认真探讨碳纤维电热装置的研制与应用工作。据了解,鞍山供电在5月30日以“胡绍刚工作室”为依托,成立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俱乐部。这不仅大大满足了公司职工学习技能、钻研技术、提升综合业务素质的强烈需求,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生产经营中诸多困惑和难题,并为鞍山供电职工成长、成才、培训、培养搭建了载体和平台。

  典型示范打造创新平台

  创新源于活力。鞍山供电公司始终坚持把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组织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实践,作为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促进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2011年11月,鞍山供电成立了“胡绍刚工作室”,并由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工程技术专家、劳动模范胡绍刚任带头人,其目的就是致力于智能电网、带电作业、营配一体化等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截至目前,鞍山供电已有国家电网专家2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首席专家1人、一级专家4人、二级专家6人,公司级专家、青年领军人才数十人。

  鞍山供电工会主席吉言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职工是实现公司发展和电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充分发挥职工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一线职工岗位学习、创新、成长的新机制,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公司发展的有效途径。”鞍山供电以“胡绍刚工作室”为平台,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了劳模、专家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据了解,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俱乐部的成立是该公司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俱乐部广泛开展职工业务培训、工作实践和科技创新,着力分析、研讨和解决各类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各项举措让每一位职工认识到这是打造并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创新俱乐部成员赵辉说,“现场实施,现场查看装置运行情况,现场展开研讨……我正是在多次活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开拓了视野。”

  人才培育显现“酵母效应”

  一线工人是基层工作的基础。如何扩展“高端”人才的辐射效应,这是鞍山供电公司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俱乐部成立,就是该公司探索创新机制,加快人才从“高端”到“富矿”的具体转变。目前,俱乐部初步组建了配电、变电检修、送电、带电、电能计量、继电保护、远动、信息通信、计算机9个专业课题科研小组。采访当天,该公司已有246人报名参加了俱乐部,其中年龄最小的才刚刚迈出大学校园,最大已有52岁。

  吉言明告诉记者:“创新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发了一线职工学技术的热情。‘练就过硬技术,在一线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已成为广大一线职工的共同目标。”人才培育显现出了“酵母效应”。

  24岁的李彤是2013年8月参加工作,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俱乐部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咱们职工有作为,才能更有价值、更有地位’的思想,激发了我们一线职工的工作热情。” 

  鞍山供电公司秉承“专业引领、创新实践、合作分享、共同发展”的建设宗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扩展“高端”人才的辐射效应,职工职业生涯链条清晰,并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凝聚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将推动着该公司健康快速的发展。

资讯
“高端”平台开发人才“富矿”
平凡之中铸就非凡
关注
用无悔的汗水致青春(科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