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安全文化保证企业长治久安(文化观察)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6月09日   第 21 版)

  安全文化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先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分析报告中作为核安全对策提出来的。此后,1986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如今,这个概念早已经超出这两个领域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由此发展到了由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组成的全球安全文化的新时代。

  所谓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它是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由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威胁的安全价值观,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其先进性也体现在以人为本。建构安全文化既是现代社会及企业的发展与管理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进步、企业文明的重要标志。

  安全文化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人们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都是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的重要因素。安全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根植于组织中每个层次的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引起所有生产链上的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的密切关注,并以一种超越遵守法规要求的自我约束的方法来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安全文化强调当代人要用崭新的思维方法和跨世纪的安全科技文化的新观念来审视世界。事实上,安全文化所倡导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观念,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具体贯彻和生动实践。

  当前,我国企业的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安全生产局面有了明显改善,但也毋需讳言,还有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仍然处于一种“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而要超越这个“魔障”,我们就必须把目光投向安全文化。现代安全经济学有个“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这个三角形是不成立的,而构成这三角形的“内核”就是安全文化。甚至有专家指出:事故损失,占GDP的4.9-6.4个百分点;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6;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是GDP的1.5%-5%。预防性投入与事故整改的关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则表明: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投入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如果我们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注重强调安全文化,那么,这个比例关系将被改写。

  没有企业安全就没有企业的一切。能源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公用性事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高扬安全文化建设这个主题。实践也已证明,建构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的措施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安全文化。我们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作者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文化建设与对外联络部副主任)

安全文化保证企业长治久安(文化观察)
看电建“铁军”如何“走出”个性(特别推荐)
“安全连环画”走俏一线班组(图片新闻)
用安全文化撑起大安全格局(安全文化系列报道)
电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