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6日,在江西省新余市举行的中国科技创新引领地热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地热发电与技术创新”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焦点。“科技创新将在地热开发利用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毛如柏在会上强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热电转化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加强热源探查技术,是地热发电向前推进的重点。“我国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应该为节能减排、缓解资源压力做出更多贡献”,原国务院参事王秉忱说。
辉煌已成历史 业界仍需努力
“地热发电”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再次映入人们的眼帘。纵观我国地热产业发展,第一个春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以广东丰顺电站和西藏羊八井电站为标志,那时我国的地热发电技术处于世界前列。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浅部中低温地热开发利用方面尤其是供暖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已成为全球利用热能量最大的国家,世界排名第一,但这主要来自于地热直接利用。“我国在地热发电方面相对滞后,发展极其缓慢”,毛如柏在会上表示。地热发电发展水平已被美国、冰岛、新西兰等国家甩在了后面,在全球24 个地热发电国家中,中国仅排在第18位。
为了扭转这一颓势,201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要基本查清全国地热能资源情况和分布特点,建立国家地热能资源数据和信息服务体系。这些指导政策鼓励开发商广泛深入地开发地热资源,意味着地热发电产业迎来了新曙光,很多人期盼的地热发展“第二个春天”似乎临近。
政府扶持 引领产业发展
然而,我们应认清阳春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的地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国家对地热发电产业的支持仍不足,“我国的地热发电还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未来规划也不够清晰。” 中科院院士汪集旸说,政府的引领和推动将是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的关键。
地热发电在国外大放异彩与政府的扶持密不可分,多国政府都在支持地热能发展方面做出了努力。例如在美国的爱达荷州,兴建地热能发电设施每达到121毫瓦时,就能得到税收补贴。以一个发电量在100兆瓦的发电厂来说,在10年时间内,能够节省的费用在千万美元以上。除税收补贴以外,各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2013年,内华达州得到美国能源部拨款7000万美元资金,用于研发多种地热技术。日本政府补助地热电站两成的开发费用和1/3的研发费用。冰岛政府相继制定了多部法案,对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及利用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对于地热发电产业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并且存在政府部门重复管理、评价信息缺失、资源利用浪费、不合理开发等问题。“希望政府能从法制化等方面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评价信息、制定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地热发电产业。”王秉忱说。“我国的废井有上万口,如能统一规划统一利用,那效果会很不一样,”汪集旸在会上指出。
“地热能利用的优点是钻井得到高温热水或蒸汽后,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皆可连续利用。从数据上看,地热能一年中 72%的时间可以利用,而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这一数字分别是42%、21%和14%。”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表示,地热资源的优势显而易见。
科技创新 仍是发展硬道理
目前在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方面,江西华电电力的螺杆膨胀动力发电机的技术比较成熟,既可用于工业余热废热回收发电,也可用于新能源发电,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但地热发电遇到的其他技术问题还很多,有时甚至是基础性的,热源探查技术落后,钻探技术还不成熟,成井工艺方面也有待提高,“有时需要打很多废井才能找到热源,增加生产成本,严重影响热能的充分利用和热源的使用寿命。“综合技术也十分缺乏,缺少懂地面技术又懂地下勘探的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说。
我国现阶段的地热发电设备陈旧,导致热电转换效率低和电力传输损耗大。再加上地热发电的成本较高,如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发电的度电成本约为1元/千瓦时,而美国地热发电由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度电成本只有2.4美分/千瓦时,10万千瓦的地热发电厂,只需要2个工人。
技术难题制约了地热发电产业的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主任郑克棪强调指出,中国地热科技创新需要转变理念,即当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合算时,不要完全否定,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提升经济效益。积极增强地热勘探、开发、应用等方面科学技术创新,重新推动地热发电进程,使我们真正迎来地热发电的第二个春天。